2007-2008学年度高考语文备考冲刺阶段演练试卷
- 资源简介:
- 共24题,约8630字。语文复习之临门一脚 诗歌赏析
一、移居东村作 (宋)王庭珪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1.通观全诗,东村的“深”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山村位置偏远,隐藏在青山深处;山村的白昼格外宁静,气候也与别处不同;而翠竹掩映,农田辽远,更显示山村特有的深幽。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诗人陶醉于山村之美,对过上宁静、简朴、淡泊的田园生活表现出怡然自适之情。
二、(宋)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 诗人是如何表现雨势之大的?
答:诗人通过多个侧面描写来写雨势之大:雨气凉润衣襟,屋漏床湿,溪流欢畅,雨打梧桐发出美妙的声响。(若答“虚实结合”、“从感觉、听觉等多角度描写”亦可)
2.颔联一“愁”一“喜”相互对照,表现诗人什么思想?请简要分析。
答:诗人将个人生活的窘迫置之度外,不为屋漏床湿而发愁,而为雨水充足,禾苗长势良好而欣喜,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心系百姓的崇高情怀。
三、送春 (宋)朱弁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云霏微。
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
1.诗中所写的春天有何特点?
答:一是来得晚,三月气候还很寒冷;桃花才开,而柳絮仍未飞;二是况味平淡,景色单调,三是特别短暂,刚刚开始又要马上要结束。
2.诗歌的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诗人送春却无语,是因为这个地方并不是自己的故乡,春天刚刚来就能够回去,这是让人羡慕的,所以诗人不会说那些伤感的别语。诗句表达了诗人淹留他乡的伤感以及对重返故乡的渴望。
四、锦缠道 (宋)宋祁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1.上阙描写春色美时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万花竞放的景色比喻绚烂多彩的锦绣,将艳红的海棠比作女孩脸上的胭脂,将细长柳叶比作宫女的眉毛。这些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春景的绚丽。
2.词的最后一句,化用了杜牧《清明》中的句子“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两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答:不同。宋祁的词写的是诗人与朋友游兴很浓,载歌载舞,已喝得有些醉了,还要再寻觅好酒来助兴,表现了郊游宴乐生活的快乐。而杜牧的诗写的是清明时节,诗人哀悼先人、心情黯淡,只想寻觅酒家来借酒浇愁。
五、望江南 (宋)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1.词的上片写出江南月的哪些特点?
答:写月色“满西楼”,并将圆月比作“冰鉴”,将缺月比作“玉钩”,写出月色光辉四溢、清幽寒冷而又皎洁无瑕的特点。
2.词的结尾“天上共悠悠”极富韵味,请你简要赏析。
答:诗人大胆想象,嫦娥也应感受到离别的哀愁,仙人如此,何况凡人?“天上共悠悠”一句,将天上的愁与人间的愁连成一体,更写出离愁的无所不在,绵绵不尽的特点,使诗歌的意境更加辽远,感情更为深沉。
六、水仙子•寻梅 (元)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人断肠,淡月昏黄。
1.诗题为“寻梅”,诗人是如何表现“寻”的感受的?
答:通过一系列地点的变化,由村庄到溪旁,由孤山到树下,写出“寻”的艰辛。冷风吹来的香气,意外引出梅花的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