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290字。
2008届南安一中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
福建省南安一中
(一)、现代文阅读命题的角度: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重要词在文中的含义。
③理解文章的主旨是最主要的考查角度。
④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散文的分类:写景抒情散文,写人叙事散文,哲理性散文,学者散文(议论性散文),托物言志散文
行文特点:形散神不散,由景到情到理,由物到人到理(抓住散文形的特点及其共同特点。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深刻意蕴。)
1、写景(景情人理)状物(物人理)抒情散文:关注景物特点—相关联想(起正衬或反衬作用)的事物的共同点—感悟部分(这类文章一般卒章显志)。
这类散文中,写主体对象同时,又写相关事物,作用是正衬或反衬主体事物特征。环境描写为主体对象提供背景,突出(正衬\反衬对比铺垫)主体特征,渲染主体活动氛围。
2、写人叙事散文:关注人、事背景—关注人物特点、描写方法,关注事物因果—关注事理。
3、哲理性散文:关注话题—联想的相似点—关注作者抒情议论句—关注深层含义。
4、学者散文(议论性散文):关注论题、论点、论证的事例,关注结构。
5、托物言志散文(象征):关注物的特点、特质—文章的引申部分—关注作者所要寄托的情感和思想。
(三)、散文鉴赏主要知识点:
一、叙述顺序:
包括:顺叙,倒叙(作用:突出事件的结局,造成悬念),插叙(介绍有关的背景、情况,作用:插叙的材料与主要内容形成了映衬或对比的作用,从而深化或突出了主题)、
二、叙述人称:
用“我”第一人称给读者以真实生动感,使文章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并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用“你”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的交流,便于对话,拉近与读者(对话者)情感心理距离;
用“他”或“她”第三人称可以比较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客观的叙述。
三、描写:(解题:先确定是哪类描写,再结合具体内容说作用)
1)人物描写。包括:A正面描写(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B侧面描写(他人衬托、它景烘托)
2)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A照应前文、后文、标题;B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感情;C正衬、反衬主体(或主要景、物、人的特点或人物情感);D 表现、突出主题;E 展示人物活动背景(或时代背景); F对下文的议论或描写或抒情作铺垫; G预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这部分为考试重点)
3)场面描写;
4白描与细描
四、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