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50字。
现代文阅读题的复习方法
一、明确现状,探寻实质
现代文阅读多年来一直是高考的难点,但从高三复习情况看,师生却抓得很少。师生的共同心理是:知道重要,想抓,却没的讲,不知该怎么抓。的确,与语知语用、古代诗文比起来,现代文阅读可讲的知识或规律性的东西的确很少,指导复习确实没有什么成套的理论与方法可讲。
阅读也不同于写作。写作的主动权在作者,教师还可以教些“招儿”;阅读则必须尊重文本,而“文无定法”,文章内容各有不同,特别是文学作品,讲究的是个性化。所以,实事求是地说,现代文阅读的确没有什么可以“举一反三”的套路可循。这一点只要我们反思一下自己阅读做题的实践就清楚了。读哪一篇文章的心理活动与读另一篇的完全一样呢?
但是,这并不说明我们对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认识可以模糊、对指导复习就束手无策。我去年参加了高考阅卷,改的也刚好是现代文阅读题,学生的答题的内容的准确性与形式的规范性让我感觉到还是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阅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首先,对“阅读”这一概念实质的探讨是很有意义的。通俗地说,阅读的目的在于“看懂”(内容、思路与技巧),阅读能力强,就是“看懂”的能力强。看懂是一个由面到里,由局部到全文的过程,而设题也会遵循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顺序。
所以,我们指导阅读复习的工作就是要做到这个“读懂”的心理过程中去,才能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能力。这样以来,我们可以明白,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增长。自己不体验思考过程,阅读能力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明白阅读实则是一种体验,这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一种理念,平时上新课要贯彻,高考复习也要贯彻。指导阅读复习第一要义,是将学生带入文本,让其学会体验的过程。教师要研究文本,也要研究学生。做一个阅读题,就做透一个,让学生独立体验从看到文字到得到正确答案的全过程,不能只讲答案,不讲思考过程。学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走进文本,体验文本内容,这本就是阅读能力的提高。
观察近两年高考题,文本选文有较明显的趋向。
1、生活感悟类,这类文章哲理色彩浓。如05北京卷《合欢树》,天津卷《看树》,福建卷《日历》,湖北卷《土地》,江西卷《给匆忙走路的人》,以及06江西卷《秋光里黄金树》,重庆卷《说村落》,广东卷《夕阳透入书房》,天津卷《造心》,四川卷《乡村的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