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530个字。
2008—2009学年度苏教版九上语文中考文言文汇编
郧西县上津镇初级中学祝东升
1.(2008内江市)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7一一9 题.( 9 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7、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3 分)
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
8、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
。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 4 分)
9、翻译下面句子。( 3 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答案:7 、A 8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9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2.(08广西百色市)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9~13题。(13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①委而去之(委:)(去:)②亲戚畔之(畔:)
10.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2.翻译下列句子。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译文:
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
13.“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答:含义:。
事例:。
答案:9.①委:放弃去:离开②畔:通“叛”,背叛 10.D (D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 1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2.①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 ②译文: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 13.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相关事例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②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⑤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能举类似一例即可)
3、(06安徽)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19-23小题。(共1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⑵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度已失期/ 宁信度,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既克,公问其故
D.固以怪之矣/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