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解析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110字。
鲁迅作品解析
张得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解读鲁迅作品的方法;
2、德育目标:通过本课对鲁迅作品思想根源的挖掘,使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对解读鲁迅作品的方法——对比的理解;
2、教学难点:鲁迅作品中存在对比现象的原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鲁迅的两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在江南的一条碎石小路上向我们走来一位作家,他身穿长衫,围着长围脖,这个言辞犀利,忧国忧民,留着胡子的个性刚毅的男子就是——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工作,想以此改变国人的精神。鲁迅的很多作品被译为多国文字在海外广为流传,大大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人和旗帜。毛泽东同志这样说过:“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作家因作品而辉煌。今天,让我们用一种全新的角度解读鲁迅先生的作品。
二、 解读鲁迅作品《阿长与〈山海经〉》
(一)速读课文,标出段落号。
(二)精读文章局部。
1、 精读1-18自然段,四人一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阿长哪几件事。
学生回答: (1)喜欢切切察察;
(2)对“我”管教过于严格;
(3)把自己摆成“大”字的睡姿;
(4)懂许多“我所不耐烦”的规矩;
(5)讲“长毛”的故事。
在作者眼中保姆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