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或“不争”话题作文讲评教案
- 资源简介:
- 约8860字。作文讲评教案
【授课人】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 侯坤
【时间】2008年4月18日
【班级】高2008级22班、23班
【教学目的】
1、通过总体评价学生作文,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中的优劣情况。
2、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事例分析能力,促使学生深刻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作文提纲构思
2、灵活使用语言,巧妙运用素材扣题
【话题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争”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法则,不争也得争。但也有人说“争”是对自然运行方式的曲解,是对人自由本性的违背,争不如不争。
请围绕“争”或“不争”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总体情况
1、得分情况:平均分45.5分。
2、作文得失情况:①卷面书写较整洁;②材料丰富但新颖性不够;③文章内容流于肤浅;④语言模式化较严重,缺少独特感悟。
二、结构提纲分析
结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判断结构提纲优劣。
【例1】《“让”出自我的价值》
①类比排比开头,提出观点。
月明星稀,是温柔的繁星把光辉谦让给那轮皎月,然而它们没有被遗忘,诗仙就渴望着“手可摘星辰”。落红有情,是落红把生长的机会谦让给下一代,诗人读懂了它们的谦让,吟出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佳句。萋草幽幽,是片片芳草把色彩谦让给了鲜艳的花朵,它们甘作陪衬,然而它们的谦让却赢得了小草的赞歌。腊月梅香,是冬梅把春光明媚谦让给了百花,自己独承寒冬,但没有它的谦让,怎会谱出一曲“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赞歌。
谦让,缔造了奉献的世界;谦让,谱出了生活的乐章;谦让,带来了灵魂的洗礼。谦让是一种美德,成全了别人,也带来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③谦让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人格美。④谦让更利于和谐和团结稳定。⑤竞争并不意味着谦让的不合时宜,相反,它在今天更有其特殊作用。⑥结尾。谦让是民族优良传统,保留谦让的品质在商品社会会使自己更富有个性魅力。
【例2】《争出灵魂的光芒》
①这是一个人情匮乏、弱肉强食的社会,我们必须抗争。
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这也是一个人情匮乏的世界。究竟从何时开始人类不再相信爱情,究竟从何时开始爱比恨更加困难。生活于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我们不断抗争着与自己抗争与他人抗争,与天地生命抗争。
②议论,没有争斗精神很难在这个社会立足;无数事例表明,“争”才能改变命运。③人类在灾难面前以“争”的精神使灵魂放出了光芒。④“争”是不变的定律,我要“争”。
【教师总结】①深刻,是指作文的见解深刻。②议论性文章是说理透彻,论点深刻;记叙性文章是形象生动,思想深刻。③深刻是多种多样的,或深入本质,或揭示原因,或说明结果,或找出规律,或预见发展,或抓住要害,或给人启发,或辩证分析……
三、范文评析
【例文】
墙角数枝梅
刘素羽
皑皑白雪中,呼呼寒风下,冷冷墙角处,寥寥地开着的,是梅花,不与百花争艳的梅花。没有争执,没有喧哗,有的只是代表着冬日的几片花瓣,几缕幽香。墙角数枝梅,这是一种境界。梅是自然对自由本性的阐释,它代表的,是不争。不争的世界是皑皑白雪下纯洁的世界。
儒家门中,孔子膝下,可以有子路的率尔而对,可以有冉有可使足民的回答,可以有公西华“愿学焉”的谦虚,也可以有曾点鼓瑟的声音。没有争论不休后的面红耳赤,没有唇枪舌箭(应为“剑”)后的气喘吁吁,有的只是自由地发表言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儒家的世界是没有争论的世界,孔子是无争的最好代表。我想孔子院中,定有“墙角数枝梅”。
南山脚下,豆苗丛中,陶渊明正拿着他心爱的锄镐清除杂草。这里没有街市的喧嚣,没有官场的纷争,有的只是陶渊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希望。他也曾“误入”官场漂泊一遭,但不愿与达人显贵争权的他最终脱下了那身散发着铜臭的朝服,换上了还残留着田间露迹的平民装。陶老的世界是没有争权的世界。他爱菊,也一定爱着梅花吧。
月亮之上,飞船之侧,首先留下的是阿姆斯特朗的脚印。他的名字将永远载于史载(应为“册”),他的第一步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可我们却似乎忘却了后他一步踏上月球的人X(指巴兹•奥尔德林)。“首位踏上月球的人”,这是多大的荣耀啊,可X却没有去争取。正是他的不争名让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没有记住他的名字,只能以X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