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30字。
作文主题教学课设计
[教学目的]
言者文之苗,意者文之根,表意载道是文章存在的首要理由。“文章最忌随人后”。写文章须有特立独行的思想或者深刻细腻的情感,也就是说写作的个性首先是主题的个性。
文章主题的个性化可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突破常规主题。大家都能说,但你说得更深刻、更透彻;大家都认可,但你不认可。其二,发现更好的细节。主题可能不新鲜,但你能用新鲜的细节来表现。比如父爱,朱自清借父亲的“背影”这一细节来表现,就感动了大半个世纪,而且还将继续感动下去。其三,开掘新主题。说大家不愿说,说大家不敢说,说大家不能说,主题自然有个性。
要想主题有个性,你必须做好四种准备。其一,思变的意识准备。你要创新,就得有一种改变现实的精神。其二,真诚的人格准备。所谓真诚的人格准备,其实是一种敏感心灵的保持。即具有一颗敏感的童心,切不可麻木、世故。其三,无畏的胆量准备。胆不放,身形也猥琐。要反映客观现实,不粉饰现实,就需要浑身是胆,敢说勇为。其四,丰富的思维方式的准备。要敢于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多向思维训练,特别是逆向思维就是主题个性化常用的思维方式。除此以外,广博的积淀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课拟就寻找主题的途径作一些探讨,以供同学们学习借鉴。
[教学程序]
1、教师:面对作文题目,首先要确定写作的主题。许多同学此时总是不知所措,造成思维闭塞。有的老调重弹,敷衍成篇;有的无所适从,写到哪里是哪里。这样要么偏离题目,要么毫无新意。那么怎样让大家在作文时能很快确定自己文章与众不同的主题呢?下面几条寻找主题的途径,可供大家试一试,或许能让你找到“顿悟”的感觉。
2、板书:①关注生活中的细微未节。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是的,一只普通的烟斗里可能装着父亲一生的坎坷,一个饺子的皱边上也许印着母亲慈爱的指纹,一片落叶上也许残留了生命挣扎过的绿的痕迹……然而遗憾的是,生活磨平了我们思维和情感的敏感的触角,我们往往视而不见。请读下面这篇散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在细微末节中发现大精神的。
屏幕投影:张晓风《遇》的片断
遇(节选)
——遇者,不期而会也
(《论语•义疏》)
台湾•张晓风
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
一个民歌手,在洲渚的丰草间遇见关关和鸣的雎鸠——于是有了诗。
黄帝遇见磁石,蒙恬初识羊毛,立刻有了对物的惊叹和对物的深情。
牛郎遇见织女,留下的是一场恻恻然的爱情,以及年年夏夜,在星空里再版的永不褪色的神话。
夫子遇见泰山,李白遇见黄河,陈子昂遇见幽州台,米开朗基罗在混沌未凿的大理石中预先遇见了少年大卫,生命的情境从此就不一样了。
我渴望生命里的种种遇合,某本书里有一句话,等我去读、去拍案。田间野老,等我去了解、去惊识。山风与发,冷泉与舌,流云与眼,松涛与耳,他们等着,在神秘的时间的两端等着,等着相遇的一刹——一旦相遇,就不一样了,永远不一样了。
我因而渴望遇合,不管是怎样的情节,我一直在等待着种种发生。
人生的栈道上,我是一个赶路人,却总是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