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语文高考押题系列语文之专题五:现代文阅读
- 资源简介:
约58690字。 2009语文高考押题系列语文之专题五:现代文阅读
【专题综述】
现代文阅读是历年高考语文试题的重头戏,并且命题形式也一直在创新中变化。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有科技文阅读,论述(社科)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小说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下面简述如下:
一、科技文阅读
科技类作品的阅读一直是高考的主要测试内容,着重从不同侧面考查学生筛选、提取、推断信息的能力,这与论述文的考点有诸多相同之处,下面从试题的命题角度予以简述。
科技文第一题通常重在检测对文中重要词语或概念的理解,含指代义的理解;重在检测对关键句子或判断的理解,为全面准确地理解科技文做准备。解答此类题,要认真读好原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找到前后之间的内在联系,谨防望文生义一类的选择项的干扰。
科技文第二题通常考查对文中局郁信息的筛选、提取和辨别。题目的指向非常明确,有的虽然没有明示,但实际上仅是在某一段落内就可以找到答案。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注意用词的肯定性、可能性、推测性便能解决问题。
科技文第三题则主要侧重对全文范围内的关键信息、重要信息的筛选、辨别及判定上。从近几年高考情况来看,或者是对全文不同地方的内容进行提取,或者是对全文重要内容,如主旨、意图、意义等进行提取,或者是根据文章意思转换表述形式。解答此题,要先整体感知;然后再扣住关键语句,充分认识哪些信息是最重要的,是事关全局的,增强筛选和提取的自觉性;最后对照题目,逐一找准题干每一选项对应的区间,按需踩点,与原文进行对照比粒,瞻前顾后找准联系。
科技文最后一道题重在检测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推测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要根据文章已经提供的相关信息(内容)进行合乎事理、情理、逻辑的分析、综合、推演和测定。一是内容上要有着落,二是推断的过程要合乎思维规律,这样就能比较顺利地完成相关的题目。
二、论述(社科)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考点,主要见于“考纲解读”所列的内容,下面予以简明汇总:
1.词语含义。
要求能够通过上下文的联系,通过句与句的关系,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些词语的含义大部分是我们平时不常用到或在具体的语境中和字典意义不尽相同的。考查要点有:①能确定论述类文章中的新词语、新概念的含义;②能够确定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义项;③能根据上下文的特定内容所限定的特定的语言环境来确定词语的“情景义”;④能确定代词或指代短语的指代内容;⑤能确定词语的本义和在文中的转化义(引申义、比喻义等);⑥能确定词语的字面意义或言外之意、深层含义;⑦能确定因运用典故或其它方式产生的特定含义;⑧能确定因修辞需要产生的临时义。
2.句子含意。
论述类文章常用比喻、类比的方法来论证观点,用引用的手法说明新发现和发现的社会意义,这些语句的意义和在文中的作用比较难理解,考生要从上下文中理解句子的含意。考查的句子一般有:①首括句,②中心句,③转承句,④点睛句,⑤矛盾句,⑥精辟句,⑦感情句,⑧修辞句,⑨结尾句等。
3.分析层次。
要求能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具体地说,就是找出文章在什么地方提出论点,作者是如何自然地引出这个论点的;弄清文章在什么地方,用了哪些材料来论述这个论点;看出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总之,对论述类文章要从文章的引论、本论和结论中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弄清文章的来龙去脉。
4.筛选整合。
在论述类文章中筛选和整合信息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查,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理解文章结构、思路和文章观点等等都是对信息的筛选。考查的内容有:①能确认词语在文中指代的重要信息和材料;②能查找、摘录文章的重要信息和材料;③能比照与题干指向相关的信息和材料,辨析出细微的差别;④能准确归纳整理文中的信息和材料。
5.概括观点。
考点考查的内容有:①辨析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态度;②概括作者对文中的某一内容的观点态度;③比较作者在文中转述的多人的观点;④分析比较文章中信息材料和作者观点的异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集中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特点,选文以文学作品中的小说和散文为主,文质兼美,体现人类真挚的情感,人文气息浓厚,富有社会意义。分值大,主观性强,答题要求语言严密,答题点要完备,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
1.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
①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作品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作品的体式和章节结构,二是指作品的内在联系和组织。分析作品结构就是要根据作品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作品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它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作品思想脉络的重要手段,也是从整体上把握作品主题、分析写作技巧的重要一环。
分析作品结构有三个方面的要求:①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②能够分析全篇的结构层次;③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按要求进行归纳整理。
概括作品主题考查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能力。一段文字内容很多,但核心意思可以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概括。同样,在作品中,作者对所说的事物是赞颂还是批评,是完全支持还是有一定保留,需要我们分辨。将作品的主题思想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是一个提炼、综合、表达的过程。
②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本考点考查的是考生把握文学作品文体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它是鉴赏、评价、探究作品的基础环节,如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文情并茂的文学样式。这是我们考试中所使用的概念。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所谓的“形”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总之,每一种文体都各行其轨,各行其道。
2.鉴赏评价(能力层级:D)
①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所谓“重要语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难以理解文意。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重要语句”通常有以下几种:①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②能帮助考生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③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④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所谓“精彩语句”是指表达上富有特色的语句,如意蕴丰厚的哲理句、观点鲜明的议论抒情句、韵味深长的语义双关句、生动可感的修辞句等。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难以领悟作品的艺术魁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是鉴赏评价作品的重要环节,也是探究疑难问题的基础支撑。
②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谜力。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物象,诗歌的意象等。“作品的内涵”是指由作品所展现的特定社会生活场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因素反映出的意义和价值。“作品的艺术魁力”主要指作品在塑造形象、运用语言、使用表达技巧等方面展现出来的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本考点是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应认真对待、研究、分析、评述的重要对象。
③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价值判断”是指作品本身反映出来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