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8/30 9:00:5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070字。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这个单元编选了《咬文嚼字》、《说“木叶”》和《谈中国诗》三篇文章,体裁属于文艺评论和随笔,题材设计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和审美现象,或议论中国诗歌这
  一体裁,都能持之以恒,自成一家之言。
  《咬文嚼字》一文主要谈文学创作,全文贯穿着作者的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即文字和
  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作者通过对每一实例的咀嚼,领悟到不同文字所蕴含的不同意味、不同思想情感,从而启迪读者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个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态度。学习本文,要注意借鉴吸收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多样的论证方法的使用,培养自己“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的精神。
  《说“木叶”》可看作“咬文嚼字”的范例,作者由诗人们钟爱的“木叶”入手,以深厚的学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对是“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木”所形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进一步强调了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使我们对古诗词中艺术的精妙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
  《谈中国诗》是议论中国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作者在中外诗歌的比较中,分析中国诗的特征:从诗的发展顺序来说,中国诗与外国诗刚好相反;揭示出中国诗篇幅短小,富于暗示性等重要特点。通过本文的学习,对诗歌语言暗示性的解读,能使学生对我国诗歌的鉴赏提升一个理论高度。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一些文学常识和文学理论知识,因此阅读和理解文艺评论和随笔,提升思想境界和鉴赏水平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要由现象抽象到理论,这是比较难的,需要教学上引导恰当,实现目标。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体会文艺评论和随笔的写法特点,积累知识,学习写文艺评论和随笔
  2、学习论证类文章形象性的写法。
  3、培养咬文嚼字的读书、写文的习惯。
  4、体验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种一字不放松的谨严精神,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体
  会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体验文艺作品体现的深刻意义。
  5、尝试品味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对感情抒发的作用。
  四、教学策略:从高考的角度出发,学习本单元,我认为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体裁特征。文艺评论和文化随笔在文章结构上是相同的,在写法上是相似的,都
  是先提出一个论点后用充分的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只不过文艺评论和文化随笔的角度
  是文学作品、文化现象、文学流派等而已。理解文艺评论和文化随笔就要把握文章的论
  点、论据和论证:论点就是作者对论证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或主张,论据就是论证文章
  观点的实例、事理等,而论证指文章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2、把握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
  现形式。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
  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由浅及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得分思想内容组织成
  一个严密的整体。
  3、归纳概括中心。所谓归纳概括,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具体内容能加以概括、
  对抽象内容加以阐述、对含蓄内容加以解说等。归纳内容要点考察的是在阅读理解
  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分析、整理能力。
  4、分析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表达,因文体不同风格不同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
  有所差别。或明示,直接表明观点态度;或暗示,如取譬设喻,含蓄委婉地抒发感
  情倾向;或集中议论抒情,一目了然;或散见于字里行间,若隐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