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素材:从意象入手鉴赏古代诗歌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3/17 11:00:5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90字。
  高考复习素材从意象入手鉴赏古代诗歌
  一、高考把脉——命题思路概览 
   诗歌鉴赏是每年语文高考的必考题。在2009年18道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中, 单纯从意象角度来考查的就是有11道。学会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诗歌鉴赏题的命题思路主要有三种: 
  1. 本诗(或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象)?有什么寓意?(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叙述。(全国Ⅰ卷、全国Ⅱ卷、重庆卷、宁夏卷、湖北卷) 
  2. 本诗前几联描写出什么(物)怎样的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天津卷、广东卷、辽宁卷) 
  3.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某联。(福建卷、江西卷、四川卷) 
  无论哪一种命题思路,都关涉到意象(景与物)、意境、情感三个方面。因此,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其实质是寻找三者之间的联系。 
  二、鉴赏指津——方法技巧展示 
   钱钟书在《谈中国诗》中说:“诗歌语言的精妙就在于它的暗示性,引得你遥思远怅。”可见,如何循“象”求意,披“象”入情,明确其语言的暗示,完成由意象到情意的过渡是解读诗歌的关键。 
  解读诗歌意象的内涵, 先要明确意象在诗中表现出来的特征, 然后由意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情感推理。具体来说,要把握几个切入口:基调指向、色彩明暗、整体还原、比喻象征。然后通过合理的想象与联想,依人之常情,知人论世,由己及诗,挖掘作者蕴涵在意象中的主观色彩与感情变化。 
  (一) 品其指向解悲喜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描写意象之时常常会用一些具有明显情感指向性的修饰词。如表示悲情愁绪的:孤、独、残、寒、斜、荒、野、沉、落、茫、凄、凉、昏、绝、空、稀、清、闲、幽、断、乱、苦、哀、萋、暮等;表示欣喜怡然的:清(溪)、绿(水)、白(玉、石)、香、青、碧、丽、暖、(花)燃、新、锦、醉、佳、芳、晴、明、倩等。 草木本无情,无非着人意。诗歌中意象所附的情感基调指向常常跟意象的修饰词有对应关系。 
  例: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未央:未尽。 
  【析】 作者描写了葛溪驿站中的景象,诗中自然意象的修饰词都带有愁绪。“缺月昏昏”,望月思乡,却是半轮缺月,暗示其孤独;“昏昏”,表面写月光不明,实为心境忧愁。“漏未央”即夜未尽,心愁听漏,夜不成眠。一盏油灯, 半明半暗。鸣蝉所停的梧桐, 树叶半黄。整个场面显得昏惨暗淡、 清寂冷落。再结合人物表现:“病身”、“归梦”、“起看”、“乱耳”。身病觉冷更念家,梦里归故乡,哪知路正长;起看天地色,一片苍茫凄凉;蝉声乱耳,心烦意乱。其思乡之情与羁旅之愁跃然而出。 
  (二) 观其颜色知冷暖 
  对所见景与物的描写无非是描其形、 绘其色、摹其态,而对其色的描绘是直接体现作者情意的途径之一。心理学普遍认为,不同的颜色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既可陶冶人的情操,又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