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30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概率统计
- 资源简介:
约4810字。
高考30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概率统计
说到2009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与上一年的差异,其中最大的一点就是通过附录的形式,对高考文言文的实词有了初步的规定。这对明确考试范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指导教师教学,进而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无疑具有实质性的作用,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十分欢迎这种规定。
我们对照了两个数字,一个是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列出的最常见文言实词,为120个,一个是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常用实词为1100余个;高中阶段要求掌握300个,我们认为这个数量是比较合适的。
既然是“常见文言实词”,我们认为至少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常见——即在文言文中应该有一定的出现概率,比如说起码在万分之一以上吧。二是文言——在统计的选文上应该排除一些古代的白话文,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应该排除一些古今语义没有什么差别的词语。三是实词——绝大多数常用虚词都有其实词的义项,但传统上一般是放在虚词中来讲的,在实词中没有必要再列一次。
既然是“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科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我们的理解是它的有效期只限于2009年高考,2010年作适当的调整或称为修订是可能的。我们在此提出我们的建议。
一.建议换出的实词
我们将现在使用的高中语文教材(试用本)中的文言文(含诗词曲、除了《香菱学诗》、《窦娥冤》)讲读课文——大约21000余字——作为A组,对300个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出现的概率进行了统计,发现这300个实词加起来只出现了3961次,出现概率约为18.8%,出现的平均次数为13次多一点。
如果加上18个最常用的虚词,总共出现6261次,占所选课文的29.7%。
出现100次以上的有:相100次、如116次、王147次、为176次。其中“为”字,是300个常见实词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但是“为”字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列为18个最常见的文言虚词之一,是列在虚词中,还是列在实词中,抑或虚词实词一起列,值得商榷。
300个常见文言实词中出现概率小于万分之一(出现2次及以下)的有:
出现0次的有:错、弥、劝、狱、贼、彻、犯、漫、恃、狭10个。
出现1次的有:按、泊、除、刺、法、昂、包、济、痛、务、鲜、贻、逾、质,计14个。
出现2次的有:暴、倍、博、操、差、超、驰、冲、怠、笃、疾、克、困、率、涕、悉、延、鄙、假、简、决、释、汤、退、徙、夷、诣、缘,计28个。
以上三组共计52字,加上“为”字和初中高中重复出现的“属”,共计54字。
如果在统计的蓝本中加上略读课文,情况会有一定的变化。
将现在使用的高中语文教材(试用本)中的文言文(含诗词、除了《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长亭送别》)略读课文——大约7300字——作为B组。
300个常见文言实词中出现概率小于万分之一(出现0次)的有:
昂、傲、包、鄙、察、济、简、竭、聚、类、虑、戚、启、涉、恃、顺、汤、务、狭、效、徐、贻、盈、逾、缘、责、章、专、按、拔、报、暴、倍、逼、辟、便、表、伯、泊、博、裁、差、冲、达、笃、夺、苟、寡、衿、克、审、率、徒、悉、延、要、再、族,共计58字。
加上18个虚词后,出现的概率为27.7%。
将上海市高考1999年到2008年10年的语文试卷(含春考)中的古诗词、古文阅读题——大约14000字——作为C组。
300个常见文言实词中出现概率小于万分之一(出现0次或1次)的有:
出现0次的有:按、拔、被、逼、蔽、薄、泊、裁、苍、操、促、殆、笃、厚、克、熟、悉、昂、察、伐、决、塞、通、贻、缘25个。
出现1次的有:案、暴、备、表、伯、差、超、驰、冲、辞、怠、伏、患、结、衿、堪、靡、迫、审、适、延、造、傲、包、鄙、彻、定、会、惠、竭、具、虑、漫、灭、戚、施、恃、汤、狭、盈、责、质42个。
综合ABC三组,在三组中出现概率都小于万分之一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