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大纲版一轮复习专题验收达标卷:古代诗歌鉴赏
- 资源简介:
约3770字。
2011年高考语文大纲版一轮复习专题验收达标卷
古代诗歌鉴赏卷(二)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 诸 弟
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独题诗。
(1)总体把握全诗诗意,分别说明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在诗中的作用。
答:
(2)诗的第四句,历来被人称之为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参考答案:(1)《寄诸弟》是一首怀人诗。诗的第一句点明白露时节秋草生满庭院的季候特点,说明了思念诸弟的原因,诗的第二句则与诗的题目呼应,直接点出了思念诸弟的题旨。
(2)这句诗描写了“芭蕉叶上独题诗”的生动细节,“芭蕉”的意象,历来与怀人有关;而芭蕉叶题诗寄人,既新颖又别致。句中一个“独”字,更是集中体现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寞思念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嗷嗷夜猿鸣。
(1)这首诗在结构安排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
(2)尾联是用什么手法来表达作者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1)①以时间为线索结构 全篇。第二句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间“烟断”“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至末句,直接拈出“夜”字结束全诗。②首尾照应。末句中的“嗷嗷”“猿鸣”照应前一句的“深山古木”,“夜”字照应篇首“日暮”。“夜猿鸣”的意境又与篇首的日暮乡情遥相呼应。句句沟通,字字关联。③通篇可以分成写景与抒情两个部分,前六句主要写景,末两句主要抒情。诗人根据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诗,又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所以彼此衔接,自然密合。
(2)①采用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以景写情,把“此时恨”借猿鸣声表现出来,抒发了无尽的思乡之愁。②采用反衬(以静衬声)的手法,以入暮后的静境衬托深山清亮而凄婉的猿鸣声,表达出作者孤独、凄凉的心境。③采用设问的手法,先以“如何此时恨”的自问,再自答:最使他动情的,无过于深山密林中传来的声声猿鸣声。使思乡之情更为深长悠远,更为强烈。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