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古诗文名句,点亮作文这盏灯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800字。
一位高三学生咨询:老师常说,在作文中适当借助古诗词名句可以使文章增色。我很认同老师的说法,可就是具体操作起来常常无从下笔。请问老师有没有实用的方法?
巧借古诗文名句,点亮作文这盏灯
张金波
(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三语文组)
中国古诗文浩如烟海,而其中的名句,常常文质兼美,犹如一颗颗珍珠,虽经时间淘洗,依旧光芒不灭。“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如果考生能够巧妙地把古诗文名句镶嵌在高考作文当中,定能增加文章的思想的内涵和语言的文采,起到提振全篇的作用。在作文中借助古诗文名句,大致有三种形式:
一、剪得秋光入卷来——引用名句
适合直接引用的地方,主要是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因为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营造诗意的氛围,吸引读者的眼球。
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例如2006年浙江省高考优秀作文《斜风细雨不须归》,题目就是直接引用了张志和的《渔歌子》,营造了一种独有的意境。
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凸显作者的语文素养。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引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
引用古诗文收尾,可收画龙点睛之效,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如2004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三处引用贴切自然,不显斧凿之痕,使文章文采飞扬,情理交辉,意蕴深远,辩证而深刻地评价了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实在是一个漂亮有力的“豹尾”。
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用名句
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能够根据文章需要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体现出个性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较扎实的话,不妨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如200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以“忙”为话题,一考生模仿项羽的“虞兮虞兮奈若何”拟出标题“忙兮忙兮奈若何”,用冷静、严肃的笔触批判了现代都市文明带来的浮躁的“忙”,发出了对这些缺乏人文关怀的“忙碌”无可奈何的感叹,结尾扣题,使文章在严肃的思考之余又产生诗意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