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写作能力的“轻骑兵”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是这样表述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中考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采用作文的形式,即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而这种方式重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整合考察,加之受到测试的诸多限制,有时难以全面、公正地反映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纵观2002年各地中考试题,除大作文外,还出现了许多形式多样、短小精悍的“写作类”测试题,这些题目把写作的综合能力进行了很好的分散考查,其特点机动灵活,侧重考查写作能力的某一方面,与传统大作文相得益彰,是大作文有益而必要的补充,不失为一支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轻骑兵”。
一、仿写题
作家的创作重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和突破,而中学生的作文则要求在成功地模仿中渗入某些创新的成分,以便在模仿中“入门”,在模仿中摸索规律,在模仿中学会或语言,或结构,或思想等方面的局部创新,完成从“摸着墙壁学走路”到“放开手脚自由走路”的过程。如北京东城区的中考题,便把“句段仿写”题直接纳入“写作”部分来考查,形成了“仿写+作文”的考查方式,其用意不言而喻。考题如下:
屹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
亿下面的文字,先介绍风沙进攻有两种方式,然后分别说明每种方式的特点及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请仿照这种结构,写一段话,内容自定。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像这类仿写题,实质上是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写出与例句(段)内容和形式相近的句段。题屹从形式上看,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内容上看,写出了秋天的三个特点。因此本题的仿写重在内容的选定,可以仿照例句写景,也可以写人或物,关键要把握其特点。如: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题亿其实是说明文的片断写作。从题目提示和例文内容来看,运用了分类别和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把握住了这一点,仿写便轻车熟路了。
二、概括题
概括题是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文字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做到要点表述全面,语言简洁、通顺。如:
试用一句话说明京剧是怎样形成的(连标点在内不超过30个书写格)。
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剧戏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它们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使徽剧与这些剧种逐渐融合,演变成一种新的声腔,更为悦耳动听,称为“京调”。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上海的戏院全部为京班所掌握,所演的戏称为“京戏”。
答:
新课标中写道:“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这种要点概括题其实就是别一种形式的缩写,只不过缩写的材料短小些罢了,都是要求提取主要信息,并进行简洁通顺的表达。从本题来看“徽剧与其他剧种”、“融合”“演变”是三个要点的核心,固此可这样概括表述:徽剧经过与汉调、秦腔、昆曲融合,而演变成了京剧。
三、感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