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文言文备考冲刺策略(讲义)
- 资源简介:
约9450字。
2012高考文言文备考冲刺策略(讲义)
厦门一中 钟斌
一、2012最后阶段文言文复习总说
1、指导思想
从高考命题思想的角度辨明方向
从高考试卷特点的角度研究对策
从语文课程意识的角度构建课堂
2、实施原则
关键词: 有效 有趣 考什么 怎么考 做什么 怎 么做
课程价值的实现在于学生是否受益,高三教师尤其要研究在紧张复习状态下的学生,在何种情形下才能学得最好?那就是: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才能学得最好。构建怎样的课程,营造什么样的课堂,同样也是高考成败的关键。
二、考点解读
2012年《考试大纲》: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一般是指文本的内容不深奥,语言不艰深,其中的名物、典故比较常见,阅读的难度不大。“浅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高考提供的文本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大体能够掌握的。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还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所谓“浅易”,主要特征是:
①从表达方式来说,以叙述为主,偶或有一点议论,或者是作者直接发议论,或者是借人物之口发议论;(游记)
②从运用的词语说,主要是120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和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较少涉及非常见的实词和虚词;
③从句式上说,主要运用常见的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等,极少出现非常见的文言句式;
④从内容上说,与作者写作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更多的联系,较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
考查的主要内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4)筛选文中的信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前三项能力层级为理解,B级,后两项为分析综合,C级。
1、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命题分析
①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
②选材范围较广,选材内容丰富
③选择题减少,主观题分值加大
④测试稳中有变,设题趋于灵活
⑤侧重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
⑥更加强调根据语境答题
2、试题设置类型
①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③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思想
⑤信息筛选、分析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