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怎样才算读懂现代语体文。
2.学会从作者的写作目的、思路入手,把握文章线索,从而理解文章的基
本内容。
3.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教学设想: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给他们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利用电脑方便灵活的检索、显示功能,以及网络教室教室机和学生机之间的交互功能,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个别辅导,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向全班同学进行转播。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整堂课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辅以必要的个别辅导。
可能出现的问题:
1. 电脑的稳定性问题,由于网络的稳定性有着许多不可预料的问题,为确保讲课顺利,课前与电脑管理员共同做好计算机的调试工作,把出现的故障可能降至最低。
2. 学生对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理解是阅读的基础,不理解,也就是有困惑,所以某种程度上说,阅读就是和困惑作斗争。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算真正读懂了?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看完了,文中的每一个字都认识,阅读中也提不出任何问题,那么这是不是就算读懂文章了呢?
读书,作学问,唯独这“懂”字最难说。自以为懂了的东西,事实却往往证明懂的仅仅是表面,或者只是部分;以前以为是懂了的东西,现在才知道那只是一知半解,并不全懂。懂是相对的,发展的。
尽管如此,就具体的文章来说,懂与不懂,还是有一个大致的界限的。
二、 懂与不懂的界限:
1. 应能够清楚地看出文章的基本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2. 能看出基本内容是由那些具体内容构成?这些具体内容与总体之间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怎样?
3. 对作者所说的观点,能判断正误。
4. 对作者所叙的事实,能看出其意义。
5. 对作者塑造的形象,能看出其内涵。
6. 对作者所抒发的感情,能说出其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