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 资源简介:
约5310字。
浅析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王卓尔
摘 要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课上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否使提出的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是衡量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
关键词 语文 课堂 提问 启发 艺术
朱熹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材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话,那么提问则是其中最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语文知识独自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艺术生产的提问设计也就不能像物质生产那样模式化、公式化。整齐划一、固定不变的定型产品是教学艺术的大忌。因而“生产”提问也像生产其他艺术品一样,需要倾注生产者的情感和心血,体现出个性和创新。只有这样设计出的提问才能够做到问法新颖、形式灵活、富有情味,为学生所喜闻乐“答”。这样的提问走进教学艺术的殿堂也就当之无愧了。
一、层次鲜明,因材施“问”
《学记》讲:“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也就是说问题设计应先易后难,符合学生实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想象能力。语文课堂设计问题,可以由浅入深,由人物行为的刻画到人物内心,由景物、事件到情感、思想,由大概内容到具体细节,由点到面等。根据不同文体,不同教学目的,针对不同学生,遵循阅读的认识规律,逐层发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正如特级教师钱梦龙说:“先问一些比较易懂的问题,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再逐步加大难度.这样,同学们就好似登山一样,过了一个高峰,又有另一个高峰在自己的面前了。于是他们登高的乐趣就越来越浓,课堂气氛就越来越活跃了。”如教鲁迅的小说《药》,结尾处有对夏四奶奶的这样一段描写:“忽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她,便有些踟躇,惨白的脸上显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座坟前,放下了篮子。”如果向中等水平的学生问“这段描写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难度就大,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一问题分成由易到难的若干问题:⑴ 这段文字描写了夏四奶奶怎样的神情?(羞愧的神情)⑵ 她为谁感到羞愧?(为死去的儿子)⑶ 她儿子是为革命而死,应该骄傲,为什么她会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