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8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3/11 9:00: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3
  • 下载点数: 4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5届(第二轮高考语文复习)学案--写作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等共八套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时文短评题 .doc
  2015届(第二轮高考语文复习)学案--《古诗鉴赏》.doc
  2015届(第二轮高考语文复习)学案--论述类文本阅读.doc
  2015届(第二轮高考语文复习)学案--散文阅读.doc
  2015届(第二轮高考语文复习)学案--实用类文本阅读.doc
  2015届(第二轮高考语文复习)学案--文学类.doc
  2015届(第二轮高考语文复习)学案--文言文.doc
  2015届(第二轮高考语文复习)学案--写作训练.doc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古诗鉴赏》
  学案5 善用五个“抓手”,做好情感分析题
  学案略语 高考考查古诗鉴赏的重中之重是对所给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其角度有二:一是直陈式,要求直接答出某句(某联、某片等)或全篇的思想感情;二是分析式,要求不仅要答出其思想感情,还要进行分析。而后者恰恰是考生的软肋,不少考生感到无从下手。二轮复习,就要“救弱补长”,要学会找到“抓手”,切实练就情感分析题的硬功夫。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 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①,树头树底孤山②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③。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 ①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②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③缟袂绡裳: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
  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
  答: 
  答案 先写寻梅时的急切之情,再写遇梅时的惊喜(欣喜)之情,最后写酒醒后的失落(惆怅、怅悯)情绪。
  解析 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要抓住全曲第一大句中的“两履霜”,第二大句中的“忽相逢”,第三大句中的“酒醒寒惊梦”和“笛凄春断肠”。
  赏析 此曲前三句写寻觅梅花的过程,事实上是作者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过程。“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两句,给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终达彼岸的愉悦。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的情绪却陡然倒转:冷风彻骨,骤然酒醒,凄婉的笛声令人断肠;而朦胧的月色,正把梅花消溶。结尾连用三个典故,进一步描写梅花的神韵,自然带出诗人因理想难于实现的感叹和忧伤。此曲情感起伏回环,情节一波三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复杂的心曲,折射着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程处士
  [唐]王绩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注],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注  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订的。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答案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厌倦世事、鄙弃儒家传统观念、追求自由(或“任情”)人生的思想感情。首联写人生百年世事纷繁,表达对世事的厌倦;颔联以日出日落之随意、河水流淌之任情反衬人生的不自由,表达对自由的渴望;颈联指责“礼乐”囚禁“姬旦”,“诗书”缚住“孔丘”,表达对儒家观念的批判和鄙弃;最后一联写诗人宁愿以睡忘世,以酒消愁,表达其忘怀世俗、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
  解析 该答案采用的是先总后分、逐联分析的思路;也可以不按照这样的格式答题,只要能结合诗句把其中的情感分析出来,言之成理即可。
  赏析 此诗题为赠人,实为叙志咏怀。首二句,先写“百年”,次写“万事”,以“百”“万”两个约数接“扰扰”“悠悠”,且以表示内在感情的“长”“悉”相衔接,概括了时间、空间和人事的纷繁,显示出诗人厌烦尘嚣、追求解脱的心理。由于诗人在现实中到处碰壁,郁郁不得志,以致“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
  ……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散文阅读》
  学案13 关注“分析作品结构”考点的新考向
  学案略语 分析作品结构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必考点,最常见的题点是分析句段作用。关于这一题点,我们已有相当多的认识和充分的训练。不过,鉴于高考命题的多变性,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一考点的两个新考向——对散文结构思路特点的把握和对独特段落作用的认识或赏析,并给以相应的训练。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夜雨扬州千年梦
  叶延滨
  ①对扬州最深的印象,是梦中的扬州雨,雨中的扬州梦。
  ②主人说,到了老扬州了,不要住酒店宾馆,走老街,进老院子,住住老房子。果真是青砖青瓦的老街,窄窄的小巷从戴望舒的诗行里铺过来,高高的门牌坊,上书“长乐客栈”四个大字。灯火朦胧,花影摇曳,空气中透出一种古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陈年的普洱,浓浓的夜色中浸润着岁月的墨香。立在土里的青砖砌成小道,夜色藏去花园的七色花彩,草木沁人的清香显出一派宁静。池塘不大,足够灯火闪烁,电灯放在旧式的灯笼里,也就放低了身段,像烛火悄然为人指路。我和散文家王巨才先生住一个小院,一进三间的青砖大屋,中间的堂屋是共用的客厅,我们分别住进两侧厢房。进了卧室,全部摆设都是清式家具,让人想到当年的富商之家,只是比当年多了全套的电灯、电话、电视、互联网和崭新的卫浴。
  ③历史街区是古城扬州闪亮的城市名片,长乐客栈无疑是“名片”中的点睛之笔。到其他城市观光也好采风也好,夜里就是睡觉。而在扬州,比观光比采风更有要紧的是做个好梦,梦中还会有另一个千年扬州。
  ④扬州一梦,真不知醒着的更美,还是梦里的更真?
  ⑤梦中的瘦西湖和眼前的竟如此相像,我问自己,来过吗?什么时候?前世还是今生?瘦西湖真是个婀娜美女,苗条身段,随风摆动,绿水罗裙,碧波姿影,风韵万千。只是,说的是这瘦瘦的窄小湖泊如果换一个地方,也就是一条不宽的河,和那些流过许多普通村落的河流没有多少差别。瘦西湖美名远播,头一条是沾了扬州的光,瘦西湖是出自名门的大家闺秀。扬州是文化名城,千年的风流百年的富贵,不能像今天的官二代说“我爸是李刚”,那是纨绔的轻狂,也不能像时下的富二代开着宝马去撒野,那是败家的浅薄。富甲天下的扬州偏说瘦了才美。藏富于民的扬州不夸家产说风景,瘦西湖因瘦而美,借“西湖”而知其名,添一个“瘦”字而藏精巧、精美、精妙,让天下人去猜去向往!正是如此,瘦西湖成了扬州万千风情的娇宠,徐园、闵园、贺园、罗园、熊园……富甲天下的商贾,想沾上瘦西湖的美景,沿湖买地
  ……
  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文学类
  学案17 掌握答“分析情节结构”题的两个重要方向
  学案略语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之一。高考一般是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切入考查的。所谓“整体”,就是要能分析小说整体情节结构的特点和技巧以及表达效果;所谓“局部”,就是要能分析小说局部情节(段落)的安排及其表达效果。二轮小说阅读复习,在情节上应注意答好这两类不同命题角度的题型。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2014•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古渡头
  叶 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
  “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
  “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
  ……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写作训练》
  学案25 它很重要:新材料作文写作过程中的扣题问题
  学案略语 “考场上,考生作文最大的问题不是跑题,而是偏题!”阅卷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实质。是呀,考场作文偏离题意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不少写作高手老在这方面“阴沟里翻船”,以致影响了写作水平的正常发挥。当然,偏题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可是,你想过没有,偏离题意问题有时并不源于我们审题不准,而是因为我们在审准题意后在写作过程中发生了偏离。其实如果我们认识到问题所在,并且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点题扣题的方法,那么,带给我们的将不仅仅是把审题带入了安全区,更在于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能把精力用在构思、语言上,从而写出考场上人生得意之作。
  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的理由
  佳作一:(2014•福建高考优秀议论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寻觅希望的“栈道”
  标题既扣住了材料中的关键词“栈道”,又点出了其比喻义,虚实相生。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的前面有阴影,那么你的后面一定有阳光。”因此,在“空谷”中看到“悬崖峭壁”,我们不能悲观绝望,应该积极地寻觅希望的“栈道”,走出空谷,迎接阳光。
  开头既点明了材料中的三个关键词,又直接点出了其喻意及中心论点。
  我曾听医生讲过这样一件事,两个重症病人同住一间病房,靠窗的那位患者每天描述着窗外的一派生机:莺歌燕舞,柳枝婀娜,晓日连天,春暖花开……同房间的另一位病友在他的描述下,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最终他们都病愈出院。其实,窗外并没有什么“美景”,只不过是一片荒田,是靠窗的患者为病友找到希望的“栈道”,给了彼此活下去的力量。
  “希望的‘栈道’”照应标题与材料。
  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原来人的心理因素也是治病的灵丹妙药。当病人在绝境中积极寻觅希望的“栈道”,把自己消极的心态改为积极的心态,生命最终会出现奇迹的。相信在生命中是如此,在别的方面也是这样。我们在面对困境、绝境时,只要正视困境、绝境,在困境、绝境中寻觅希望的“栈道”,就可以迎接明媚的阳光。
  “困境”“绝境”是“空谷”的替代语,“栈道”明点关键词。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找到希望的“栈道”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