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 资源简介:
约8400字。
如何做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吴卫东
根据2010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语言表达的“简明”指能够删除冗余信息、消除歧义;“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做到前后衔接和照应;“得体”指能够恰当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一、语言简明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简要,应抓住要表达意思的重点,用的语言要尽可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啰嗦;明白,指意思要说清楚,不让人产生误解。总之,要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最重要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要做到语言简明,一要避免啰嗦,不说废话;二要避免歧义,防止误解。具体要求是:
1.避免啰嗦,不说废话。
不必要的重复,可有可无的词句都是造成语言啰嗦的原因。
如: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这段文字语言简明,衔接自然,语意连贯。(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8题)
苏泽广真是哭笑不得,苏泽广①觉得儿子合图还不懂事,把家托付给他②是徒劳的,便失望地起身。然而他刚要离开,他③突然跳下椅子,合图④吹灭桌前的蜡烛,“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抱住他⑤的腿,在黑暗中说:“爸爸,你放心吧,你⑥要是不回来,我⑦管这个家!”
指代词强调就近指代原则。①直接用“苏泽广”与上文重复,应该删去或改为“他”;③用“他”表意不明,让人搞不清是指哪个人,改为“合图”;④用“合图”,让人感觉跳下椅子和吹灭蜡烛不是一个人的行为,应删除或改为“他”;⑤用“他”表意不明,让人搞不清是指哪个人,改为“苏泽广”或者“父亲”。
参考答案:①删除或改为“他”;③改为“合图”;④删除或改为“他”;⑤改为“苏泽广”或者“父亲”。
2.消除歧义,防止误解。
造成语言表达歧义的原因主要有:
(1)读音、轻重、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如:①他们真是一对难兄难弟。(“难”读nán,讥讽两人同样坏;读nàn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②你为什么打他?(如果重读“打”,意思是“应该好好教育嘛!”;如果重读“他”,意思又为:“该打的是我呀!”)③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有两种不同的停顿。一是: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一是: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2) 多义词引起歧义。如:①他倒了一杯水。(“倒”可指“泼掉”,也可指“斟上”。)②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看不上”,可指“瞧不起”,也可指“没有条件看”。)③校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学生。(“一边”,可指“这一边”,也可指“每一边”。)
(3)兼类词导致歧义。如:①他原来住在这里。(“原来”,当时间名词讲,是说他以前曾经住在这里;当副词讲,是说真没想到,他就住在这里。)②饭不热了。(“热”,当动词讲,是说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当形容词讲,是说饭凉了,要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