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花盛去年红——2005全国高考语文试卷Ⅰ浅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22 19:4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00字。
“今年花盛去年红”
———2005全国高考语文试卷Ⅰ浅析
河南  杜学峰 
2005年高考已落下了帷幕,全国十多套语文试卷精彩亮相,蔚为大观,真可谓百花齐放,争芳斗艳,令人眼花缭乱。尤其是语文全国卷推陈出新,令人耳目一新,使人感到“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并且其整体的命题水平是“今年花胜去年红”。笔者就全国卷Ⅰ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语文个性更加突出,能力考查进一步强化
2005全国卷(Ⅰ)最为突出的变化是命题以能力立意为先,并尽可能地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试题的语文个性化更加突出。
全卷试题仍然分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但试题在注重对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考查的同时突出了读写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全卷题目从去年的25道题减为今年的21道题,主要表现为Ⅰ卷选择题由14道题变成了10道题,近几年一直作为必考内容的一些常规题目,如读音辨析、词语选用、文言实词辨误等,在今年的高考中则没有涉及,反映出基础知识的考察比重有所下降,分值降低,纯粹记忆的题目正在逐步减少。客观题的减少清楚地表明高考语文正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的考察。
在客观选择题减少的同时,考察知识的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试题比重却明显增加了。一些能够测试考生学科综合素养、思维含量较高的试题,加大了比重。如取消了在选择题中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转移到文言的整体阅读理解和翻译题中,现代外文阅读去掉了“双选”,增加了主观试题题量和其分值,语言运用更加注重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和生活联系紧密。检测考生不同思维品质的试题进一步加强,如第12题古诗鉴赏,既考察了内容(景)和思想(情)又考察了表达技巧(修辞的运用),综合性进一步增强。Ⅰ卷中的小阅读属于历史地理学方面的内容,要求把握文意,归纳推理,做出判断,侧重考查了抽象思维;文学作品阅读选取了有着一定内涵和独特人生感悟的散文《一日春光》,要求学生表达对文学形象、文句内涵和表现手法的理解、感悟,引导学生联想想像,侧重考查形象思维。
二、试卷结构有更大的突破,结构更趋灵活合理
2005年的语文试题,命题专家以非常负责的态度进行改革,既不呆板地照搬过去,又大胆改革,题目出新出活,试卷结构有了较大的突破,结构也更加灵活合理。
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在考试内容和结构上与2004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1)总题量由2004年的25道题减为21道题,(2)第一卷由原来的42分减为30分,第二卷由原来的108分增为120分,(3)第一卷中科技类阅读和文言文阅读各减一题,而第二卷全部变为主观题且分值都有所增加。总之,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命题结构趋势:题目数量逐年在减少(从32道小题减到25道小题再减为21道小题) ,思维含量却逐年增加;客观题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小,主观题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重。
高考语文试卷在考试内容和结构上的变化符合语文自身的特点,它不再强调对考点的全面覆盖,而加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及考生的思维品质的考查,这样的变化顺应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符合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中学语文教学将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贴近现实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体现了新课改方向
从命题素材看,试题有贴近社会、贴近时代、关注现实生活的特点。如“2008北京奥运会”“《共和国万岁》邮票”“科学发展观、构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