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4 23:02:2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0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400字)
喜看稻菽千重浪
知识技能
一、学习通讯对人物的细节描写。
二、体会并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准确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
一、了解本文的通讯人物——袁隆平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品格。
二、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述杂交稻前的水稻的情况,引入课文,体现袁隆平的贡献。
二、袁隆平概述
袁生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和杂交娑研究。70年代,袁利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稗”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袁热爱祖国,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特等奖。袁虽已70多岁,但仍然一如既往地活跃在科研与生产实践的第一线,从不间断地进行着研究、实验与应用。
三、基础梳理
1.生字
菽(  )馑(  )埂(  )穗(  )蔸(  )
蕊(  )籼(  )粳(  )蘖(  )
2.多音多义词
撒①(  )撒谎 ②(  )撒播
3.词语(由学生找出文中的词语并板书,然后学生交流理解)
力排众议:敢于排除别人的异议,有力坚持自己的观点。
饥馑:饥饿,饥荒。……
四、脉胳梳理(板书)
前言:指明写作背景
实践是他发现趔的途径(注重实践,勇于探索)
喜看稻菽千重浪 主体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不迷信权威 勇于创新)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的态度(坚持事实 实事求是)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目标远大 不断进取)
五、课文导读
1.第一部分导读——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
①这一节是怎样来写袁隆平的,怎样表现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人物描写(一位老人眯起双眼—走下了稻田),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