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30则材料,约60题,近10300字。
诗歌鉴赏(高三)
(一) 从军行 (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唐时已不存在,唐人常用来泛指西北地区与唐为敌的部族。唐代诗歌中,常以“破楼兰”代指平定边患。
(l)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戌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第四句虽豪迈,却反映出戌边将士们的思归和厌战情绪:不把敌人消灭终归回不成家。上述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分析。
(3)这首七绝将_________与人物情感和谐统一,表现了诗人高度的概括力和_________的艺术风格。
(二)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年间,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1)这首诗,作者重在写景。“归雁入胡天”即通过抓住景物特征,点明出塞的季节是__________。
(2)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本诗中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_________。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试简要分析
这两句诗的艺术效果。
(三)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四种景,运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第三四句写情,所抒的情与一二句的景,形成______。
(2)一个“欲”字,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其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试简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四)欲与元八卜邻,先是有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a b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c d
注:卜邻,选择邻居。
(1)将下列四句依次填入abcd方框内,它们的顺序是(只填序号):__________。
①子孙长作隔墙人 ②绿杨宜作两家春
③明月好同三径夜 ④可独终身数相见
(2)“墙东”用“避世墙东王君公”典故,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首联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可分两个层次:前四句写两家结邻之宜行,后四句写 。
(五)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这首诗的题目为“山中留客”,就全诗的内容看,“留客”的目的是 。
(2)这首诗,作者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山光物态弄春晖”。正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着力表现山的______,从万象更新的气氛中,渲染出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3)这首诗,诗人所写之事虽寻常,诗亦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_________。所采用的________的手法,使得全诗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六) 晚次鄂洲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擎声!
(1)这首诗题目中“晚次”的意思是__________。二句中的“孤帆”和未句中的“鼓鼙声”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这首诗写诗人由于战乱,被迫浪迹异乡。诗中,作者运用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的手法,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运用借景抒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运用动静结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最后两句,把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使全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 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盂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