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兰亭集序练习(3份)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兰亭集序练习(1).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兰亭集序练习(2).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兰亭集序练习(3).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兰亭集序课后练习(1)
1.与“玉汝以成”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乐琴书以消忧D.云无心以出岫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一句中,加点的“修”意思是( )
A.修饰B.整治C.高,长D.美好
4.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映带:映照围绕,指景物互相衬托。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相互结交。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管弦:竹管琴弦。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永和九年正值癸丑。
6.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叙述兰亭集会赋诗之事,描写山水之美和人文之乐,豪情雅兴,读来令人心旷神怡。B.第二段抒发人事的感慨和死生的悲哀,强调“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表现出了当时文人的悲观消极情绪。C.第三段抒发读者感慨生死的诗文之后的叹息哀伤,论述不应将死生等同起来的道理,并说明编纂诗集的缘由。D.本文第一段是记叙,第二段是议论,第三段是说明。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东晋琅琊人。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擅书法,有“书圣”之称。B.《兰亭集序》中写道:“不知老之将至。”这是《论语?述而》里的话。C.作者在文中批评了墨家的“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斥其为“虚诞”“妄作”。D.序,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言文整体阅读:兰亭集序课后练习(2)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A.若合一契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C.其致一也D.而或长烟一空
3.“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一句中,加点的“因”意思是( )
A.原因B.凭借C.就着D.由于
4.依据课文,把下面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
(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C.夫人之相与(交往)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列坐其次
今义:居于次一等的古义:________________
(2)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古义:________________
(4)所以游目骋怀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________________
(5)信可乐也
今义:指书信古义:________________
(6)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古义: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文言文整体阅读:兰亭集序课后练习(3)
1.选出下列与“夫人之相与”中与“夫”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夫战,勇气也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C.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D.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
2.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然后填空。
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寂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诗中“俯瞰渌水滨”对应《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诗中“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
3.下列各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此地/有/崇山峻岭C.不知/老之将至D.足以/极视听之娱
4.下面对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句)B.于是与亮情好日密(省略句)C.死生亦大矣(宾语前置句)D.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
5.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癸丑()禊事()流觞()会稽()
6.判断下列各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一般书序的特点。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的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7.对下列句子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的“癸丑”是用干支纪年。B.“修禊事也”,“禊”,一种祭礼。C.“引以为流觞曲水”,“觞”是酒杯,“流觞”就是把酒杯浮在水面上流动,作为一种游戏。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中的“丝竹管弦”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指各种乐器。
8.对《兰亭集序》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王羲之的旷世之作,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在书法史上也获得盛誉,又称“兰亭序”。B.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优美景象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修短随化”的无限感慨。C.本文先记叙了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缘起、盛况和个人感受,由景生情,缘情入理,景、情、理达到了高度的统一。D.本文语言华美典雅,叙议结合,使人读后如含醴酪,回味无穷。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