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六国论练习(3份)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六国论练习(1).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六国论练习(2).doc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六国论练习(3).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六国论课后练习(1)
1.读选文,回答问题: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结合全文思考:宋将军为什么“自负”?
2.墙往往而是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常常
3.荣于身后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身体后面
4.敛赀财以送其行( )
5.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走路
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③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人未尝赂秦 未尝:文言文整体阅读:六国论课后练习(2)
1.为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选择义项
①“暴”的常用义:a.凶暴,暴虐b.损害,糟蹋c.(p))显露,暴露d.(p))晒A.暴霜露,斩荆棘 ()B.暴秦之欲无厌 ()C.暴殄天物 ()D.虽有校暴,不复挺者 ()
②“或”的常用义:a.或者b.有的,有的人也许,或许d.若,倘若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C.或此或彼,必居其一 ()D.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2.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 )
2.当与秦相较( )
3.至莫夜月明( )
4.敛赀财以送其行( )
5.长乐王回深父( )
6.南声函胡( )
7.汝识之乎( )
8.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3.南声函胡( )
4.金就砺则利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一种贵重金属
5.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夫子欲之。②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滕王阁序》
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④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夫晋,何厌之有?⑦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⑧辍耕之垄上。A.①②B.③⑤C.③⑧D.④⑦
6.与例句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耶A.藏之名山,传之其人。B.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C.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D.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②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B.①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②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C.①援之来,关中阴与通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①纵吾欲归,其
文言文整体阅读:六国论课后练习(3)
1.比较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②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③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名词活用
(1)函梁君臣之首( )
(2)明烛天南( )
(3)以旌其所为( )
(4)以绳天下之梅( )
(5)其后名之曰( )
(6)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
(7)执此以朝( )
(8)缇骑按剑而前( )
(9)使不上漏( )
(10)人皆得以隶使之( )
(11)舟行至临汝( )
3.汝识之乎( )
4.越国以鄙远( )
5.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顷之,烟炎张天。《三国志》②真州逐之城门外。《<指南录>后序》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又试之鸡。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我欲因之梦吴越。⑧吾欲之南海,何如?
A.②⑥⑧/③④/①⑤⑦
B.②⑤⑦/①③④/⑥⑧
C.①④⑤/②⑥⑦/③⑧D.③⑤⑥/①⑧/②④⑦
6.下列句子中的“之、其”全部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②君将哀而生之乎。
③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④安陵君其许寡人。
⑤我见相如,必辱之。⑥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⑦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⑧会其怒,不敢献。
A.①⑥⑦⑧B.②③⑥⑧
C.①④⑤⑧D.③⑤⑦⑧
7.下列句子中“者”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楚之南有冥灵者。B.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即以其众归于伏威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辅公祏之反也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D.复其官爵,葬以公礼仆以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