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古诗词鉴赏专题卷(3份)
- 资源简介:
约5950+5970+7690字。
古诗词鉴赏专题卷(一)
(对应学生用书第112页)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山亭柳•赠歌者①
晏 殊
家住西秦,赌②博艺随身。花柳③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 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与人竞赛。③花柳:借指歌舞技艺。
1.词的上阕是如何表现歌者技艺的?请简要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对诗歌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基础,也是关键。古代诗人表现歌者的技艺,多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比如《琵琶行并序》《李凭箜篌引》。上阕开头是歌女的介绍和自夸,“花柳上,斗尖新”正面夸耀自己的多才多艺和艺术追求。“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是具体形象地夸述自己的歌唱才能。这都是正面描写。“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是说观众赠予她的财帛数量庞大,借所获赠的财物,侧面表现歌女的技艺高超。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歌女非凡的技艺。
【答案】 词的上阕从正面描写了歌女的多才多艺、对歌舞技艺的追求以及高亢嘹亮的歌声,又从侧面描写了歌女受人追捧的情景,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歌女的技艺高超。(正面描写1分,侧面描写1分;简要分析3分)
2.全词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词的上阕描写歌女年轻时的盛况,下阕描写歌女年老时的凄凉。两相对比,反衬出歌女年老时的失意凄惨。下阕描写歌女年老色衰后所遭逢的冷遇,词人对照自身的凄惨遭遇,抒发对歌女的无限同情。作者由歌女之悲哀,引起了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乡的悲伤,心中不平之气难以抑制。纵观下阕内容,读者可以看出作者借歌女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的寓意,词人自己仕途失意、壮志难酬,满腹才华无人赏识的情感也就呼之欲出了。
【答案】 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1分
……
古诗词鉴赏专题卷(二)
(对应学生用书第113页)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桂林道中作
李商隐①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余蝉嘒嘒②,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注】 ①李商隐:晚唐诗人,河南沁阳人。受牛李党争牵累,一生不得志。写作本诗时,作者为广西桂林观察使郑亚的幕僚。②嘒嘒:蝉鸣声。
1.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嘒嘒”表示蝉的叫声,“依依”是指依依不舍。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秋蝉以人的情感,它好像在对客居他乡的人发出依依不舍的鸣叫。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物象之上,这种艺术手法叫作寓情于物(移情)。
【答案】 运用了寓情于物(移情)的手法。作者将主观情感移置于客观物象,在秋蝉身上赋予人的情感;在作者听来,秋蝉的鸣叫声好像在安慰、挽留客居之人,表达对来客的依依不舍。(手法2分,分析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注释中介绍了李商隐的不得志和写作背景,从中可以看出本诗的情感基调。首联描写“无秋色”“有暮晖”之景,暮色夕阳自然引发诗人思乡之情。颔联中的“客”点明诗人寄居他乡,颈联中“独归”体现客的孤独寂寞之感。尾联“欲成西北望”直接表明思乡之情。
【答案】 表达了客居异乡的寂寞孤独和思念故乡的情感。(2分)“无秋色”“有暮晖”隐含着一丝客居异乡的愁绪,“空余”“独归”等表现了难以排解的孤独寂寞之感。(2分)尾联“西北望”“鹧鸪飞”则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 李商隐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本诗作于大中元年秋在桂林为郑亚的幕僚
……
古诗词鉴赏专题卷(三)
(对应学生用书第114页)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发安化回望黄州山①
张 耒
流落江湖四见春,天恩复与两朱轮②。
几年鱼鸟真相得,从此江山是故人。
碧落已瞻新日月,故园好在旧交亲。
此生可免嘲伧父③,莫避北风京洛尘。
【注】 ①安化即安化驿。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风与苏轼接近。1097年因朝中党争,被贬黄州;1101年宋徽宗新立,被召回京师,担任太常。此诗写于回京途中。②朱轮:达官贵人所乘之车。③伧父:骂人的话,南朝谓北人为伧父,意即粗野,即今所谓“北方佬”。
1.颔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上一句是回忆,从“相得”可知诗人的愉悦之情;下句“江山是故人”则主要写自己将要返回京城,而昔日江山将成为故人,所以内心又是惆怅的。
【答案】 表现了诗人回望黄州山时愉快与惆怅交织的复杂情感。(1分)是通过今昔对比来表现的。(1分)上句通过追忆几年来与鸟鱼山水相处愉快的往事,以此表现内心的愉悦情感;下句写承受天恩,得以返回京城,从今往后,与黄州的鸟鱼江山作别,昔日的江山将成为故人,以此来表现内心的惆怅情感。(3分)
2.诗人被贬谪黄州过着怎样的生活?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注意诗句的内容,还要注意注释。从诗歌内容可知,尤其是诗歌的第三句,诗人闲适自在是很容易看出来的;而从全诗及注释来看,诗人不仅被贬黄州,并且还要受人嘲笑,因此内心又是痛苦的。正是因为有了心灵的寄托,所以情感是复杂的。
【答案】 痛苦与快乐交织的生活。(2分)一方面,诗人被贬谪黄州,受人冷落,被人嘲笑为粗野的“北方佬”,生活是痛苦的;(2分)另一方面,他寄情于山水鱼鸟,从中找到了心灵的安慰,过着“真相得”、悠闲自在的生活,因此又是快乐的。(2分)
【诗歌鉴赏】 首联写诗人流落江湖及复被起用,点明诗人从被贬到召回京师已经四个年头。首句“流落江湖”是指被放任在与都城朝堂相距遥远的偏僻之地。次句的“朱轮”,极言权势之盛,与上句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