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91份)
- 资源简介:
2019版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江苏语文(含附加)
│ 专项限时练1.docx
│ 第10周.docx
│ 第1周.docx
│ 第2周.docx
│ 第3周.docx
│ 第4周.docx
│ 第5周.docx
│ 第6周.docx
│ 第7周.docx
│ 第8周.docx
│ 第9周.docx
│ 基础组合练1.docx
│ 基础组合练10.docx
│ 基础组合练11.docx
│ 基础组合练12.docx
│ 基础组合练13.docx
│ 基础组合练14.docx
│ 基础组合练15.docx
│ 基础组合练16.docx
│ 基础组合练17.docx
│ 基础组合练18.docx
│ 基础组合练19.docx
│ 基础组合练2.docx
│ 基础组合练20.docx
│ 基础组合练3.docx
│ 基础组合练4.docx
│ 基础组合练5.docx
│ 基础组合练6.docx
│ 基础组合练7.docx
│ 基础组合练8.docx
│ 基础组合练9.docx
│ 专项限时练10.docx
│ 专项限时练2.docx
│ 专项限时练3.docx
│ 专项限时练4.docx
│ 专项限时练5.docx
│ 专项限时练6.docx
│ 专项限时练7.docx
│ 专项限时练8.docx
│ 专项限时练9.docx
│ 作文审题练1.docx
│ 作文审题练10.docx
│ 作文审题练2.docx
│ 作文审题练3.docx
│ 作文审题练4.docx
│ 作文审题练5.docx
│ 作文审题练6.docx
│ 作文审题练7.docx
│ 作文审题练8.docx
│ 作文审题练9.docx
├─加练40分
│ 第一章 专题一.docx
│ 第二章 专题二.docx
│ 第二章 专题三.docx
│ 第二章 专题四.docx
│ 第二章 专题一.docx
│ 第三章 专题二.docx
│ 第三章 专题三.docx
│ 第三章 专题一.docx
│ 第四章 专题二(八).docx
│ 第四章 专题二(二).docx
│ 第四章 专题二(九).docx
│ 第四章 专题二(六).docx
│ 第四章 专题二(七).docx
│ 第四章 专题二(三).docx
│ 第四章 专题二(十).docx
│ 第四章 专题二(十一).docx
│ 第四章 专题二(四).docx
│ 第四章 专题二(五).docx
│ 第四章 专题二(一).docx
│ 第四章 专题一(八).docx
│ 第四章 专题一(二).docx
│ 第四章 专题一(九).docx
│ 第四章 专题一(六).docx
│ 第四章 专题一(七).docx
│ 第四章 专题一(三).docx
│ 第四章 专题一(十).docx
│ 第四章 专题一(十一).docx
│ 第四章 专题一(四).docx
│ 第四章 专题一(五).docx
│ 第四章 专题一(一).docx
│ 第一章 专题二.docx
│ 第一章 专题三.docx
└─名著精微阅读
《三国演义》.docx
《边城》.docx
《茶馆》.docx
《哈姆莱特》.docx
《红楼梦》.docx
《家》.docx
《老人与海》.docx
《呐喊》.docx
《欧也妮·葛朗台》.docx
高考模拟检测
语文Ⅰ(试题)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历史在《王者荣耀》里竟成了“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历史人物被改得 ,比如李白竟然成了刺客。面对社会质疑,游戏玩家往往 ,甚至强词夺理,说这是学习中国戏曲,做了适当改编,不必较真儿。但它和中国戏曲 。戏曲人物善恶忠奸,美丑妍媸,符合历史定论,即使出现“关公战秦琼”这样的穿越戏,也符合艺术真实。
A.面目全非 漫不经心 大异其趣
B.焕然一新 漠不关心 大异其趣
C.焕然一新 漫不经心 各异其趣
D.面目全非 漠不关心 各异其趣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中学教育不应该宣传“过了高考独木桥,人生就会一帆风顺”的理论,否则,学生拼过了高考这一关,很可能会对人生大失所望。
B.最近“刘红斌”这个名字刷爆了社交网站,她一会儿是苗医传人,一会儿又是藏药专家,一会儿又成了养生大师,网民称之为戴着各种脸谱的“百变神医”。
C.搜救队员们铆着一股和时间赛跑的劲儿,用大型机械推,用铲子挖,用手刨……哪怕有一丝希望,也要拼尽全力,不放弃任何一条生命!
D.在成都举行的2017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中国公开赛上,中国选手、教练擅自退赛事件给中国体育界这一汪本就不平静的水面又投下了一个不小的石子。
3.下列对每一组对联使用场合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
茶边旧话,看几许星轺露冕,从海上南来 (饭馆酒肆)
B.人世大难开口笑
红尘苦海起笔闲(寺庙)
C.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满面生(理发店)
D.璇阶敷秀彩
珠树发生香 (书房)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 , , 。 , ,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①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
②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
③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④早的山桃也多吐蕾
⑤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
⑥我现在所在的地方
A.⑤④①③⑥② B.④①⑥②⑤③
C.②④①③⑥⑤ D.⑥②④①⑤③
5.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3分)
A.田翁烂醉身如舞,两个儿童策上船。
B.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C.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
D.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女弟素文传
枚第三妹曰机,字素文,皙而长,端丽为女兄弟冠。年幼好读书,既长,益习于诵。针衽之旁,缥缃庋积。雍正元年,先君客吴中,闻衡阳令高君清卒,库亏,妻子狱系,叹曰:“我高公幕下客也。非我往,则难不解。”遂治装,历洞庭而南,告其弟高八曰:“曩而兄倾库供上官,吾尝止之,而兄不可;则劝其簿籍
……
高考模拟检测
语文Ⅰ(试题)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纵观历史,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布衣百姓,没有人因虚名而 。但凡能为历史所铭记者,无不是心中有抱负、脚下有征途,靠实绩而赢得口碑的。一个人如果执迷于那些 一般的虚名,很容易 ,落得个名不副实的结局。
A.流芳千古 浮光掠影 管中窥豹
B.源远流长 镜花水月 管中窥豹
C.源远流长 浮光掠影 一叶障目
D.流芳千古 镜花水月 一叶障目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B.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关键要正确看待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B.“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社会舆论的力量看似无形却不可小觑,它可以使良好的风气得以发扬,使坏风气受到抑制,使坏人得到惩治。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虽然因家庭贫困早早辍学,但从未放弃当一名画家的梦想,没钱买画册画笔,他就去书店、食堂打工。
D.“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些小企业与其羡慕阿里巴巴的成功,不如静下心来反思自身,制订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壮大自身。
4.老师准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描写祖国山川风物的文学作品,打算按照所写的地域编为两个专题:甲、巴山蜀水岭南;乙、骏马秋风塞上。下列作品与专题名称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锦江春色来天地——都江堰》
(2)《李清照的汴京情结》
(3)《不教胡马度阴山——呼和浩特》
(4)《共来百越文身地——柳州》
(5)《烟波浩渺岳阳楼》
(6)《秦时明月汉时关——天水》
(7)《锦官城外柏森森》
(8)《遥梦敦煌》
A.甲:(2)(5)(7) 乙:(3)(4)(8)
B.甲:(1)(4)(7) 乙:(3)(6)(8)
C.甲:(1)(5)(8) 乙:(3)(6)(7)
D.甲:(1)(2)(5) 乙:(4)(6)(8)
5.某刻字店老板让店里伙计把四副对联送给四个客户,四副对联与四位客户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此日梓楠同受范 他年桃李广成才
②杏林三月茂 橘井四时春
③曲尺能成方圆器 直线调出栋梁材
④此即牧童遥指处 何必再问杏花村
A.①某技艺精湛的木匠 ②刚开张的医院
③赠母校的校友 ④某农家乐酒店
B.①某技艺精湛的木匠 ②某农家乐酒店
③赠母校的校友 ④刚开张的医院
C.①赠母校的校友 ②刚开张的医院
③某技艺精湛的木匠 ④某农家乐酒店
D.①赠母校的校友 ②某农家乐酒店
③某技艺精湛的木匠 ④刚开张的医院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贾耽传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
……
基础组合练20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作为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他对驾驭混乱局面的信心,使他对动乱________,以致在那场灾难性的运动初期,他实际是鼓励和容忍了一系列狂暴的做法。
(2)美国纽约曼哈顿发生了一起________的卡车恐怖袭击事件。警方确定29岁的乌兹别克裔男子为行凶者,并在他作案的车辆上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他是以ISIS的名义进行恐怖行为。
(3)上元灯会,相国寺惊鸿一瞥的邂逅;屏居青州,在归来堂的对坐品茗、抄录金石;重阳佳节,鸿雁传书,遥寄轻愁相思。过去的人和事________,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A.安之若素 耸人听闻 记忆犹新
B.处之泰然 耸人听闻 历历在目
C.处之泰然 骇人听闻 记忆犹新
D.安之若素 骇人听闻 历历在目
答案 D
解析 (1)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处之泰然:对待发生的紧急情况或困难,安然自得,毫不在乎。(2)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3)历历在目: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记忆犹新:对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就像是最近发生的一样。
2.下列诗词中,没有使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
A.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
C.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D.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答案 B
解析 A、C、D三项中的“月”“明月”“幽竹”均被拟人化。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中国的一些近邻抓住机会,参与其中,率先取得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B.“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水天相接,芳草萋萋,在斜阳下延伸到天涯,勾起无数漂泊游子的黯然愁思。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近观初降露珠,仰望初升弯月,一派凄凉夜景触发了无数文人内心深处难言的酸楚苦痛。
D.“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徜徉在青砖黛瓦之间,斜卧于轻舟画舫之中,感受江南美景,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答案 C
解析 “可怜”是可爱之意,夜景无“凄凉”意。
4.以下是几位学者探讨“文学怎样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话题时的发言,最契合论题的一项是( )
A.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将中华民族几千年凝聚而成的精神遗产继承下去,同时,在当代中国故事中提炼当代精神核心,构筑中国文艺的内在支撑。
B.不了解中国当下发生的一切,没有把握中国问题的思想能力
……
专项限时练1 文言文阅读
(用时:35分钟 满分: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8分)
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夫人宋氏行状
[明]王铎
余为史官时,盖与夫人子户部山西司主事袁公石寓讳枢周旋晨夕,故得闻袁母持家晓大义。夫人父宝,睢之王政里人,母纪氏。夫人为次女,崇祯八季七月十九日卒,季七十有四,距夫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袁公节寰讳可立之终一季九阅月。
夫人季十四,适司马公。事翁姑受事有数,饔飧井舀之操必自。公陟山西道监察御史,数梗言罢归。公营别墅于牟驼岗,以娱两尊人。偕夫人长跪,柔旨酒奉以为寿,旦夕善事之。妾生子即户部山西司主事袁公石寓公也。夫人无子,视之如己出,曰:是子邀福于先公。不类其祚,朝夕释憾于中者,此儿方周一季病,夫人抱之七日夜,不知食寐。妾卒,夫人哭之恸。石寓曰:“愿自爱。”命子齐衰三季。
壬戌四月,公擢左通政,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是季妖贼方蜂午,公欲以单车往。夫人曰:“吾知君任职不辞险阻矣,东人仗公以安,吾不避死以辅公。”遂偕往。既复,戎政有经,以军实报司马门。上其事,夫人阴有所襄。封淑人,荫其子。
石寓寻转户部山西清吏司主事,摄香蜡事。事多中制,琐屑不能堪,夫人以书戒之。石寓廪廪顿首谢曰:“枢不孝,读书知自爱,毫厘不能汗其守,以戚我母氏。”
癸酉冬,司马公病革,夫人左右之,以得正终。
乙亥二月,流寇薄睢阳城下,睢之厚资家多遁去或穴地内金焉。石寓散金两千石,以振其旅。夫人命妇女为炊,以饱城守者。睢之不堕,亦夫人力也。岁饥,夫人煮粥施衣,多所全活,其不闇于大义如此。
呜呼,夫人之裨袁氏多矣。弓疆弦亦疆,衣韧里亦韧,持内而无秕政,予于袁夫人见之矣,此石寓公之所繇腹悲也!(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人阴有所襄 襄:辅佐
B.摄香蜡事 摄:代理
C.石寓廪廪顿首谢曰 谢:感谢
D.流寇薄睢阳城下 薄:迫近
答案 C
解析 谢:谢罪。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讳,古时称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不直呼其名,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对君主、尊长的尊敬。
B.崇祯,本为明思宗年号,古代常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
C.壬戌,为干支之一,用于纪年,顺序为第59个,前一位是辛亥,后一位是癸酉。
D.石,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同时又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今读“dàn”。
答案 C
解析 “壬戌”的前一位是“辛酉”,后一位是“癸亥”。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枢不孝,读书知自爱,毫厘不能汗其守,以戚我母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岁饥,夫人煮粥施衣,多所全活,其不闇于大义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不孝,(但)读书(使我)懂得珍惜自己的名誉,丝毫不敢玷污自己的操守,以致让母亲为我忧伤。
(2)出现饥荒,夫人(给穷人)做饭,施舍衣物,这些人大多得以保全性命,她深明大义就像这样。
4.根据第二段,概括袁夫人“持家晓大义”的具体表现,不超过30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孝敬公婆,勤劳持家;②关心嗣子,视如己出。
参考译文
我担任史官时,与夫人的儿子户部山西司主事石寓公袁枢早晚常有接触,所以能够得知袁母持家明晓大义的事迹。夫人的父亲名宝,是睢阳王管辖下的人,母亲纪氏。夫人是家中次女,崇祯八年七月十九日逝世,享年七十四岁,离丈
……
专项限时练3 古诗鉴赏
(用时:45分钟 满分:44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唐多令
刘辰翁
明月满沧洲。长江一意流。更何人、横笛危楼。天地不管兴废事,三十万、八千秋①。
落叶女墙头。铜驼②无恙否?看青山、白骨堆愁。除却月宫花树下,尘坱莽③、欲何游?
注 ①三十万、八千秋:佛家语,指灾难深重、历劫长久。本词作于1276年中秋前。是年正月,元兵入杭州。②铜驼:古代置于宫门外的铜铸骆驼。③坱莽:广大无边的样子。
(1)简要分析上片开头两句在词中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意境阔大,烘托了愁情的浓重;与“横笛危楼”一起营造清冷的氛围,奠定抒情的基调;引出“天地不管兴废事”的感叹;与下片“除却月宫花树下”相呼应。
(2)“看青山、白骨堆愁”中“堆”了哪些“愁”?“堆”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问:国都沦陷,劫难深重的兴废之忧;百姓惨遭兵乱,白骨露于野的悲愁;现实沉闷,无处可去的郁闷。
第二问:“堆”字化无形为有形,描写了百姓死难之多,形象地表达了“愁”之深重。
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秋发庾岭①
汤显祖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②。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 ①万历十九年,汤显祖触怒权贵,被贬徐闻(今属广东省)典史,本诗作于赴任途中。②霏微:迷蒙。
(1)请简要分析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文审题练1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一旦处理不好两条腿的关系,便无法健康行走。“人”的两条腿,可以是学习与休息,可以是阅读与思考,可以是事业与家庭,可以是物质与情感,可以是科学与人文,可以是大展宏图与淡泊名利……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提示 “看似……实则……”这种句式强调的重点就是“实则”的部分,即人的复杂性。“一旦处理不好两条腿的关系,便无法健康行走”则是承接前文人的复杂性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人要健康行走,就必须处理好两条腿之间的关系。至此,可以看出,对“人”的解释是利用了“人”字的象形特征;“行走”也不是指具体的动作,而是指人的成长或发展。材料后一句是对“两条腿”的列举性说明,每一组关系都是相互矛盾但也是相互补充的两方面,既解释了“复杂”,又通过各自的重要性说明了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的必要性。因此,本材料的关键句是“一旦处理不好两条腿的关系,便无法健康行走”,只需要将句式转换为肯定句即可。
(参考立意)微观上:只有处理好学习与休息(或其他)之间的关系,人才能健康成长。宏观上:学会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是人健康行走的基础。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现代社会,很多人“宅”在家里,瘫在沙发上;也有很多人选择了跑步,或强身健体,或放松身心。奔跑在路上,折射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心态,一种精神……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提示 材料共两句话,第一句话指出社会生活中的两种现象:一种是“宅”生活,一种是跑步。这两种生活方式形成对比,前者慵懒消极,后者积极向上。第二句话由第一句话中的“跑步”延伸而来,由跑步这种行为上升到精神层面。
“跑步”这一运动,可以强身健体,放松身心,折射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体现出一种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奔跑在路上”反映的是积极向上的心态:走出封闭的生活,奔向自然,亲近青山绿水。“奔跑在路上”反映的是一种精神:拼搏奋斗,坚持不懈,勇于挑战等。
①法显,东晋高僧。他困惑于中土佛经的残缺和教义的混乱,于是立志西行求法,终于在公元399年前往天竺求法,那年他已经65岁
……
专题一 断句题、简答题方法掌握练
断句方法一 标名(代)词,定主宾
1.阅读材料,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是以模经为式者,自入典雅之懿;效骚命篇者,必归艳逸之华;综意浅切者,类乏酝藉;断 辞 辨 约 者 率 乖 繁 缛 譬 激 水 不 漪 槁 木 无 阴 自 然 之 势 也。
(节选自《文心雕龙•定势》,有删改)
2.(2015•山东改编)阅读材料,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将 既 受 命 乃 令 太 史 卜 斋 三 日 之 太 庙 钻 灵 龟 卜 吉 日 以 授 斧 钺。”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断句方法二 借动词,定句读
3.阅读材料,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先 是 郭 景 纯 用 俊 上 之 才 变 创 其 体 刘 越 石 仗 清 刚 之 气 赞 成 厥 美 然 彼 众 我 寡 未 能 动 俗。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
(节选自钟嵘《诗品序》,有删改)
4.(2015•湖北)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王慎中为文,初 亦 高 谈 秦 汉 谓 东 京 以 下 无
……
《边城》
一、作者与创作背景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等文学副刊。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等30多本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被称为多产作家。
1948年沈从文受到了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1949年放弃了文学创作,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担任讲解员。沈从文后半生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先后发表了《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他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
《边城》创作于1934年,它的诞生离不开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审视和体味。在现实生活中,现代文明已经渗透进边远偏僻的湘西,作家感到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淳朴善良的民风将难以维系。在这部小说里,作者塑造了一群闪耀着“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正如沈从文后来表白的:“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希望以此给“在那里很寂寞地从事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一点怀古的幽情”,“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
二、情节与结构
《边城》叙述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在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茶峒,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外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淳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未果。而地方上的王团总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他。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
《边城》的结构透露出沈从文独具匠心而又不着痕迹的巧妙安排。全文21章,以一种散文诗的形态既各自独立成章,又相互交织成一体,文中处处点染着湘西优美而富于灵性的山水风光、淳朴而具有地域特色的风俗人情,夹杂着乡间平凡朴素的日常生活和充满偶然、宿命色彩的生死,展现着湘西儿女单纯、细腻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