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思路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素材 / 中考专题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3/6 7:14: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450字。
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思路
   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标题、副标题、作者、正文、注释、出处)
 如何整体快速阅读:看标题,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记叙文,弄清六要素,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性 一般是句子中谓语动词前的副词(作状语)或其他修饰限制成分。如:人脑一般重1300到1500克。揣摩用词准确性:先正面回答(同义解释法)写出了什么,再反面回答(删去则不能表示什么意思),最后说体现用词的准确性(也可不说,看情况确定)。(见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中)
二、 找线索句 1.与文章题目有关 2.文中多次出现的类似的句子(字眼)(写物或表达某种感情的句子)。整篇阅读、整体理解后才着手寻找并答题。
三、概括段意或层意(主要内容、事例) 记叙性语段:(1)谁在什么时间地点或什么情况下干了什么事,结果如何。(2)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人或事物的,可分成若干块,逐块概括,然后合并成一句话。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作用)。议论文:要考虑讲了什么道理或举了什么事实,证明什么观点。
四、 归纳中心意思:通过哪件事的记叙,反映了一种社会生活现象,赞扬或鞭挞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或恶劣行径。(记叙文)
五、句式比较1.比语气语调 2.比强调的内容、重点 3.比效果(如是否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等)。 
六、句子(段落)在结构或内容上的作用 开头、中间、结尾情况不同,看具体情况从一点或两点回答。结构上起总领、总结、引出、过渡(承上启下)、照应、线索等作用;内容上有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画龙点睛、点明主旨等作用。
七、句子的含义 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1.表层和深层含义分析法 2.喻体还原成本体法 3.联系文章中心体会法。4、抓住关键词。(如果是描写人物的,要着重分析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如果是抒情议论句,要分析抒情议论句因何发生,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或表明什么观点。)例如:03年海南省考题《母亲的纯净水》的(8)题:在文章末尾,“她对我说,她从来没有喝过比凉白开的味道更好的纯净水”。你是怎样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分析:此句是议论句,应分析因何发生,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或表明什么观点。答案:回想过去的日子,是散文《母亲的纯净水》让她敢于正视现实,使她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走向了美好的未来。她永远感谢母亲。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作答: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
仿句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A、仿指定格式和话题造句。这类仿句题指定的格式即句式和修辞,指定的话题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分句。如: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