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四川分校·遂中实验校高2021届第一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880字。
衡水中学四川分校•遂中实验校高2021届第一期第一学段考试
语文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课内检测
1. 以下文言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战胜则兵罢(疲惫),我承其敝。 《项羽本纪》
B.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略微)折辱秦吏卒。 《项羽本纪》
C.何不按(放下)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
D.口之宣言(公开说话)也,善败于是乎兴。 《召公谏厉王弭谤》
2.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召公谏厉王弭谤》是讲召公劝厉王要去“弭谤”。
B.《鸿门宴》某种意义上说不是项羽和刘邦在斗力,而是范增和张良在斗智。
C.《荆轲刺秦》中,荆轲失败,但其不畏强暴,义无反顾,仍不失为英雄。
D.从《烛之武退秦师》尾声当中,我们可以一窥晋文公的王者风范。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 。写出了作者徐志摩对康河、对康桥的深深依恋。
(2) , 。有静有动,生气勃勃。(《沁园春 长沙》)
(3)易水送别,以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 。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
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至言无言,诗关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白居易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诗人注重“隐”。从“有”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美体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