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精编冲刺组合练:组合练10套(1-10)
- 资源简介:
2019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精编冲刺组合练:组合练10套(1-10)(全word,全解析)
组合练1.doc
组合练10.doc
组合练2.doc
组合练3.doc
组合练4.doc
组合练5.doc
组合练6.doc
组合练7.doc
组合练8.doc
组合练9.doc
题型组合练
组合练1 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默写+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作文立意
(分值:42分 时间:45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018•浙江金丽衢十二校第三次联考)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历史人物在《王者荣耀》里被改得面目全非,面对社会置疑,游戏玩主往往漫不经(jīng)心,甚至强(qiáng)词夺理,认为这事儿不必较真。
B.晚风轻拂,林荫道上,灯影幢幢(zhuàng),觥(gōng)筹交错间谈笑风声,和着江边丝竹管弦轻歌曼舞,这个温暖而温情的南国之夜,让你不想离开。
C.赵逵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多年,焚膏继晷(guǐ),笔耕不辍(chuò),先秦文学研究蜚声海内外。
D.90年前,中国革命的星火从这里开始燎(liáo)原。如火如荼(tú)的革命岁月锤练出的井冈山精神,成为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源泉。
解析 A项,“置疑”应为“质疑”,“强”读qiǎng。B项,“幢”应读chuáng,“谈笑风声”应为“谈笑风生”。D项,“锤练”应为“锤炼”。
答案 C
(2018•浙江宁波余姚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人生好比文学。少年是春天的歌,老年是秋天的诗。
少年在春天里放歌。这是他们天真、烂漫、稍纵即逝和永不复返的花季。
初夏是属于青年的。事业和爱情时而浪漫时而实际,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和被击溃。
[甲]然后就是盛夏——艰苦奋斗的中年,一个悲喜交加充满戏剧性的苦乐年华。
现在,这一切都过去了。雁去叶飞,桔红穗黄,天高云淡,风静潮平。
秋天到了,诗的季节到了。它是在不知不觉中到来的,然而又是何等地充满魅力。
秋日的和阳不再光彩夺目不再火热骄人,暖暖的只是一片温情。
秋日的田野不再躁动不安不再生机勃勃,静静的只是一片收获。
秋日的林木不再满身披挂不再密不透风,默默的只是一
……
组合练3 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默写+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作文立意
(分值:42分 时间:45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018•浙江嘉兴教学测试)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不能装模(mò)作样地学,也不能懵(měng)懵懂懂装明白,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做表率,真抓真管真担当,敢做敢为敢创先。
B.阴翳的树影萧森,轻掩着屋脊(jǐ)斜倾的鳞鳞密瓦,或是勾心斗角地凝望着屋檐,再往下去,覆盖在横匾与楹(yíng)联上的,或是土红粉白的墙头,或是字迹模糊的石碑。
C.尽管有压轴(zhòu)表演时的万人顶礼膜拜,但坚信勤能补拙(zhuō)的他依然平静如水,一如人生初见时的云淡风清,他转身离去的背影,更平添了球迷心中的萧瑟与凄美。
D.晴天,石板路婆娑着绿树,翩跹(qiān)着竹影片片;雨日,石板路倒映出走过的斗笠蓑衣,偶尔经过一位手擎(qíng)薄伞的少女,袅袅婷婷,如此宁馨安谧,令人神摇心弛。
解析 A项,“模”应读mú,“敢做敢为”应为“敢作敢为”;C项,“云淡风清”应为“云淡风轻”;D项,“跹”应读xiān,“神摇心弛”应为“神摇心驰”。
答案 B
(2018•浙江台州期末质量评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山谷深邃,池塘清幽,一股清凉之气挟着荷叶的清香扑面而来。荷叶密密地覆盖了水面。[甲]它们交叠着,错落着,平铺着,斜张着:以各种姿态被阳光照亮。而那些盛开的片片花瓣,被片片荷叶衬托,由阳光与水光交映,粉红、碧绿的颜色更加扑朔迷离。[乙]古人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的想必就是这种情景。阳光不只直接透耀着朵朵红花,同时还投射到如一只只巨掌的荷叶上,跌落在绿叶间隙的水面上。[丙]受了光的叶与水,轻轻摇晃,微微动荡,隐隐起伏,并在摇晃与动荡中,把闪烁不定的光反射到娇艳的花朵上。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深邃 B.扑朔迷离 C.不只 D.投射
解析 A项,深邃,深、深奥,句中指“深”,使用正确。B项,扑朔迷离,指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从上下文看,应改为形容色彩繁杂的“斑驳陆离”。C项,不只,连词,不但、不仅,与后句“还”呼应,使用正确。D项,投射,(对着目标)扔、掷,(光线等)射;句中指后者,正确。
答案 B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 乙句,引文不是独立使用,引号内句号删除。
答案 B
4.(2018•浙江临海白云高中期中)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
组合练10 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默写+外国小说阅读+作文立意
(分值:52分 时间: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018•浙江高考改革研究联盟调查研究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dàn)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诗,久为人所传颂。但“日啖荔枝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
B.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盅惑;病变的皮肤布满令人生厌的疱(pào)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
C.可是拿着蘸(zhàn)水的木炭、磨刀石挨着转动的成品,跟它摩擦,还得靠打磨工人的两只手。起瓜楞(léng)的花瓶就不能套在转轮上打磨,因为表面有高有低,洼下去的地方磨不着。
D.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xùn)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解析 A项,“传颂”应为“传诵”。B项,“盅惑”应为“蛊惑”。D项,“恤”应读xù。
答案 C
(2018•浙江十二校联盟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甲]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山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乙]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让人如坐春风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个世界中自然是全然荡去。
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丙]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空虚 B.孑立 C.如坐春风 D.别无一物
解析 A项,空虚,既指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也指不充实;句中用后者义。正确。B项,孑立,孤单地站立。正确。C项,如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