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备考专项狂练: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7/2 15:02:3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010字。

  一、(泸州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如何既保护好,又利用好,从而更好地传承,引发很多人的思考。尤其是那些从民间生活中生长出来的,一直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必要加以适当改造,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重新融入当代生活。
  ②文化遗产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对当代人来说,不仅要看到其外在形式,也要看到其内在的光华。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现在,很多非遗技艺的用途范围大大缩小了,因为它们多属于特定的农耕时代。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物件有可能会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但退出的可以是“形”,我们不能让内在的“魂”也随着社会的转型一起沉入历史的深处。其实,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它照看传统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任何文化都是有根的,这些根脉里深藏着人类为创造新生活而不懈努力的足迹,记录着文化的起源和文明的进程,这些精神印迹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③不久前,在杭州的一场传统竹制技艺沙龙活动中,有位来自四川的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在一双筷子上雕出一对华表,让人印象深刻。做这样的作品,是对传承人技艺的一次极大的考验,因为竹子质地没有玉石坚硬,很容易雕烂,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本领难以完成。但传承人熟练地运用圆雕、空雕、浮雕等技法,把竹簧艺术的精妙发挥到了极致。为了把蟠龙的形制,以及须发、五官、鳞甲等细节逼真地呈现出来,传承人不惜花费一整年的时间来雕琢它。这是一次技艺的展示,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绎。非遗之所以能够传到今天,是因为后一代匠人都不甘让前人的技艺在自己手中耗损掉,他们守住了一门手艺的初心,他们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但每件作品背后都映照着一个专注、心无旁骛的身影。
  ④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永不会褪色的价值。以另一项非遗项目,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虽然有些出版机构还用它出版线装书,但数量已经不多了,传统的雕版印刷术早已让位给铅印技术和激光照排。然而,如果我们了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史,会从中得到丰厚的精神资源,值得让现代人学习。比如福建建阳,为什么在宋代会成为中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当初这里是穷乡僻壤,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看,当地木材匮乏,没有任何优势,然而,建阳人因地制宜利用嫩竹做纸;除了印制大开本书外,还开发了大量口袋书,印制通俗小说、蒙学读本、医方等,打开了市场。当地多山,交通是一个难题,当地人就在水路上做文章,开辟了新的运输渠道。当年建阳雕版印刷业的辉煌之道,让人感受到的正是这种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求新求变的内在追求,今天同样值得借鉴。
  ⑤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是积淀着民族精神的符号基因,也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象征体。把文化遗产传承下来,更要把蕴含在其中的工匠精神和文脉赓续下去,使之真正成为当代文化和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文化遗产应予以保护、利用、传承,因为它来自民间,与人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B.非遗的“形”会从生产劳动中退出,其“魂”却不会消亡,因其深藏于文化根脉之中。
  C.有些非遗技艺不适应此时代却没有消亡,重要原因是后代匠人守住了手艺的初心。
  D.古代建阳人为了传播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因地制宜,不断求新,做强了印刷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提出论点,尾段与之相呼应,都强调了文化遗产的性质,突出了传承它的意义。
  B.第二段强调了文化遗产中“魂”不能丢,照应了第二段首句,引出了第三段的例子。
  C.四川竹簧艺术传承人的例子,论证了许多非遗技术传承至今的原因是“工匠精神”。
  D.第四段以建阳雕版印刷业走向辉煌的事例论证了文化遗产中也有“创新”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遗产只有与时俱进,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才能融入当代生活并得到传承。
  B.很多非遗记忆传承受阻,是因为它们属于农耕时代,不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
  C.当今时代,传统的雕版印刷术,除了用于出版一些线装书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D.如果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传承,我们就多了一些赓续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方法。
  二、(贵州南白中学2019届月考)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4~5题。
  鹧鸪天•鹅湖①归,病起作
  辛弃疾
  着意寻春懒②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③归宁④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注】①鹅湖,风景优美之地,词人闲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