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江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新方案精练: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综合练(2份)
- 资源简介:
约11680+11510字。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综合练(二)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
人之德性本无不备,而气质所赋鲜有不偏,惟圣人全体浑然,阴阳合德,故其中和之气见于容貌之间者如此。
(朱熹《论语集注》)
(1)朱熹所说的“圣人”具体是指 ,他认为圣人的外在形貌是由其“ ”(用材料中的原话)决定的。(2分)
解析:第一空,材料三的出处为《论语集注》,朱熹这句话其实就是对材料一《论语》中这句话的注解,其所称“圣人”指的是孔子。第二空,理解了材料三最后一个分句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孔子 中和之气(每空1分)
(2)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君子的外在表现。(4分)
答: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在理解三则材料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作答。
参考答案:君子的气质高贵而又平和,典雅而又朴实,威严而又亲切(或:君子一般容貌端庄、温和可亲、庄重威严)。(4分)
参考译文:
孔子温和而严肃,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子夏说:“君子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容貌端庄;接近他后,感到温和可亲;听了他的话后,又觉得严厉不苟。”
人的道德品性本来没有什么不具备的,然而人所拥有的气质很少有不偏颇的,只有圣人是浑然一体、阴阳和谐的,所以他的中正平和的气度会表现在他的容貌之间。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
……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综合练(一)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墨子•非乐上》)
(1)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继承了其“仁”的思想,并将这种思想发展为 思想,他被后人称为“ ”。(2分)
参考答案:仁政 亚圣(每空1分)
(2)结合材料,谈谈儒家和墨家义利观的区别。(4分)
答:
参考答案:儒家重义轻利,认为义和利是对立的;墨家贵义尚利,认为应兼顾两者。(每点2分)
参考译文:
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晓得的是利。
王!何必讲利?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
仁人做事,必须讲求对天下有利,为天下除害。将以此为天下的准则:对人有利的,就做;对人无利的,就停止。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材料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材料二: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
(1)在孔子看来,修身的最终目的是 。(1分)
解析:根据第二则材料中孔子最后的回答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使百姓安定(1分)
(2)综合两则材料,可以得出孔子什么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