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15380字。
3 季氏将伐颛臾
◎语林撷英
《论语》名句集锦
1.道不同,不相为谋。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3.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7.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诗海拾贝
曳 杖 歌
孔 丘
泰山其颓乎。
梁木其坏乎。
哲人其萎乎。
【赏析】 《曳杖歌》全诗只三句。前两句用比拟,以物比人,以“泰山”“梁木”拟“哲人”。“泰山”是众山所敬仰的高山,现在泰山快要崩塌,众山就无可瞻仰了。“梁木”是放置檩条、椽子的地方,现在梁木快要折断,檩条、椽子就无可依托了。紧接着这两个比拟的句子,末句直接说到自身。“哲人”,乃夫子自道;“萎”,原指草木枯死,引申为病危。
全诗三个句子,虽有前两句的比拟与末句的直陈两个层次,但因感情真挚,比拟贴切而又形象,且句式整齐,每句的第三字都用表示“大概”或“将要”的副词“其”字,故仍不失一气呵成、流利紧凑的即兴吟成的本色。
孔子这位在两千多年前已早知“天命”的哲人,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据传孔子作此诗前,夜里做了一个不祥的梦,梦见自己正坐在两个廊柱之间被人祭奠),也不能不长歌当哭,动情地唱出这首留恋人生、爱惜生命、无奈地直面死亡的悲歌。
◎作者档案
【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宣扬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思想。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作品】 整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评价】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人物颂歌
万世师表——孔子
“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
孔子离我们那么久远,他先于我们两千余年;孔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