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登高》学案
- 资源简介:
约13440字。
10 蜀道难 登高
◎语林撷英
李白、杜甫名篇名句摘录
1.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侠客行》)
2.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李白《古风》)
3.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李白《日出入行》)
4.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
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7.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赠李白》)
8.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杜甫《柏学士茅屋》)
9.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戏为六绝句》)
10.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1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1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诗海拾贝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 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谊,首先是从诗歌上结成的。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
第三联两句通过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表现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唯见远处的树色,表现出两人的离别之恨。
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
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渡,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作者档案
【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 【作品】 《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蜀道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