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风来满眼春》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12970字。
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诗海拾贝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诗人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社会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诗人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才,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才,只有这样,国家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诗人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应该大得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种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语林撷英
1.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的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
3.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
4.改革之任,人人有责。
——孙中山
5.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鲁迅
6.礼仪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 ——庄子
7.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
——杨雄
8.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刘禹锡
9.想要使你自己够坚强与增加你的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胆量去做那些你认为没有把握的事。
——罗曼•罗兰
作者卡片
姓 名 陈锡添
出生年 1941年
籍 贯 广东新会
主要成就 1992年1月,邓小平到深圳等地视察,陈锡添被指定为深圳唯一随同的文字记者。两个月后,他撰写的《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深圳特区报》发表,4天后新华社全文转发这篇长达11 000多字的通讯,全国各大报纸争相转载,海内外反响强烈。陈锡添由此一举成名
代表作品 报告文学《历尽坎坷志未磨》《梦里依稀丹青墨》,文学评论《假如是毒草》《冷处理漫笔》,报告文学集《风采集》,人物传记《他的一生在燃烧——记饶彰风》,主编报告文学集《改革者的风采》等
背景呈现
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但由于受姓“资”姓“社”问题的束缚,在改革开放的具体行动上每出台一个新的举措都步履维艰。首先尝试进行经济运作的深圳在这方面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