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学案14
- 资源简介:
约10910字。
第12课 长亭送别
诗海拾贝
水仙子•寻梅
乔 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袭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赏析】 《寻梅》头三句寻觅梅花的过程,事实上是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过程。“冷风袭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两句,给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终达彼岸的愉悦。“忽相逢缟袂绡裳”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梅花写成了一位清雅飘曳的白衣女子,表达了终于找到梅花时的那种喜悦心情。“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采用了对偶(或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从醉态回到现实后的万分孤独和失落。
这支散曲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表面上是写梅花,实际上却处处体现着作者的心境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林撷英
《西厢记》名句
1.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2.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魂,不见月中人?
3.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4.柳丝长咫尺情牵惹,水声幽仿佛人呜咽。
5.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6.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
7.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
8.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
9.我是个多愁多病身,怎当你倾国倾城貌。
10.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1.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12.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13.甜言慰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4.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作者卡片
姓 名 王实甫
生卒年月 生卒年不详
籍 贯 大都(现今北京)
主要成就 元代前期杂剧作家。他在戏剧结构、矛盾冲突、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达到了元杂剧创作的一个高峰,成为元杂剧创作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背景呈现
《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朝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元稹视莺莺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妖孽”,而把张生对莺莺的始乱终弃说成是“善补过者”。宋、金时出现了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一般称为《董西厢》。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元稹《莺莺传》的思想倾向,把莺莺受张生引诱失身的悲剧故事改编为莺莺和张生为争取自愿结合的婚姻,共同向封建家长斗争,终于取得胜利的喜剧。戏曲作家王实甫别出心裁,文采斐然,完成了崔张故事由说唱诸宫调到杂剧的重新创造。
知识链接
元 杂 剧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
“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折”相当于现在的“幕”,“四折”即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阶段。在四折戏外,为了交代情节或贯穿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