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太尉逸事状》学案5
- 资源简介:
约16080字。
第16课 段太尉逸事状
诗海拾贝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赏析】 元和十一年(816年)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全诗着重表现的是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首联开篇点题,点明别离,描叙兄弟惜别之情。
第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瘴来云似墨”,描写自己所处之地,瘴气弥漫,乌云似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处境的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形象地描写了洞庭春色已尽,水天相接,含蓄地表达了天涯相隔兄弟别离之情。
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一带的烟树。“烟”字颇能传出梦境之神。诗人说此后的“相思梦”在“郢树烟”,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味。
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至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语林撷英
有关段太尉的评语
1.见危致命之谓忠,临义有勇之谓烈。
——唐德宗
2.惟我信臣,无愧前哲。声震寰宇,义冠古今。
——唐德宗
3.力可屈而志不可迁,身可杀而节不可夺。
——《赠段秀实太尉诏》
4.其智勇足以拯时,其义烈足以宏教。
——《赠段秀实太尉诏》
5.忠莫极于卫国,节莫大于忘身。
——《赠段秀实太尉诏》
6.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文天祥
7.拚生一击报君恩,死后千秋大节存。
——蔡东藩
8.暴吏理宜除,浮费义可削。
——曾巩
9.杀奸除暴尽忠义,坐令豺鳄成韮醢。
——王冕
作者卡片
姓 名 柳宗元
朝 代 唐代(773~819)
字号称谓 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籍 贯 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
主要成就 “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人物传记、山水游记、寓言等方面,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
代表作品 《永州八记》《柳河东集》
背景呈现
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官至司农卿。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节度使朱泚作乱称帝。当时段秀实在朝廷,怒斥朱泚为狂贼,并以朝笏击朱泚的面额,被朱泚杀害,追赠太尉。到了贞元、元和年间,柳宗元有感于“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于是元和九年(814年)在永州贬所写了此文,来辩驳人们对段太尉的曲解,同时送给当时任史馆修撰的友人韩愈,以供修史时参考。
知识链接
状
“状”,又称“行状”,一种文体,古代人死后,在写“墓志铭”或“传”之前,先写一篇总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材料,以供给编写死者传记或墓志铭时参考。“逸事状”是“行状”的变体,只记录逸事。二者的不同在于:“行状”全面介绍一个人的生平事迹,“逸事状”则只记录逸事(即正史未载之事)。
一、字音
不嗛(qiè) 椎釜(fǔ) 鬲(lì)
瓮盎(ànɡ) 姁姁(xǔ) 覆校(j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