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16260字。
第18课 郑伯克段于鄢
诗海拾贝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诗的前两句的意思是: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的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一时得志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语林撷英
《左传》警句
1.多行不义必自毙。
2.爱子,教之以义方。
3.修己而不责人。
4.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5.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6.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8.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9.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1.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1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3.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
1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15.吃一堑,长一智。
16.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17.私仇不及公。
作者卡片
姓 名 左丘明
朝 代 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
字号称谓 鲁君子
籍 贯 鲁 国
主要成就 编修《左传》,为历代推崇,还撰写《国语》一书
代表作品 《左传》《国语》
背景呈现
本文选自《春秋左传注》第一册,记叙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铲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公即位,其弟共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知识链接
《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是研究我国春秋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全书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叙述详明,文字生动简洁,全面反映了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