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如何写好核心概念界定段讲稿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中学作文 / 高中作文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3/1 9:32: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180字。

  第十二讲:如何写好核心概念界定段(讲稿)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写好核心概念界定段。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我们的思维、认识离不开概念。何谓“概念界定”?按照一般解释,就是指为某个确切的概念下定义,为某个概念定量地划分定义范围。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是作文立意的引发点和着力点。因为核心词语所表达的大多比较概括,比较抽象,所以写作时对核心词语(一到两个)一定要做出自己的“解释”,解释就是选择角度,就是缩小范围,就是明确内涵,就是阐述剖析。接下来,我们结合高考范文来看看具体如何写好核心概念界定段。
  【活动方案】
  活动一   范文引路
  示例1:
  五味调和,美美与共
  《三国演义》开篇有言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寥寥数语揭示了封建社会数千年的发展规律。其实不只是人类社会,世间万物也在分分合合的过程中星现出了各种情态。有人说:“酸甜苦辣成,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其实,这一说法的实质就是:多元素的融合必定产生变化。
  按照哲学理论来看,世间万物是相互联系的。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则进一步指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他说:“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说得直白些,作用力是作用在双方物体上的。将这个理论放到“调和”上,人们应该认识到:调和会影响到所有涉及的对象,而且在调和的过程中对象会被强化些对象会被弱化。举例来说,一道酸菜鱼,饭馆里烧制的和家里烧制的味道往往不同。
  这是因为调料的比例不同。需特别注意的是:调和不同于混合,前者是人们期望的理想状态,后者未必符合人们的期待。就像上面说到的酸菜鱼,如果只是把酸菜、鱼块、调料简单地混合到一起,一定是没有正宗的滋味的。
  调和是一种和谐的状态,所谓“美美与共”是也。但调和也是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去调整的,也就是说,调和应该是动态的。个中道理不难明白,正如哲学上讲的那样: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所以,世事推移,原来的调和状态也要时时更换为新的调和状态。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道大菜没吃完,第二天再吃,为了保持原先的美味,主妇往往是要做第二次加工的。
  明白了调和的真正状态,那么人们就应该清楚个体必须具备必要的能力,才得以实现调和。昔日孔子出游,子路在后面跟丢了。在寻找老师的过程中子路遇到了一位老农,他满怀希望地向老农打听老师的去向,不曾想,老农劈头盖脸地批评了子路一通。老人说,现在是农忙时节,你家老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算什么老师,子路大为窘迫。同时,他又认为老农说得在理,于是找到老师后,和老师一道拜会了这位老农。正是因为有着不耻下问的精神,子路和孔子才会在成圣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利。这种精神,这种修身的能力,就是调和,调和自己身边的一切矛盾,从而取得进展。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倘若苏轼在世,我会告诉他:人间之味不只在于清欢,多味调和,共存相生,方可百味纷呈!
  分析:
  运用了“辨析阐释法”、“内涵阐释法”、“事例阐释法”。文章由《三国演义》的开篇说起,指出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在于相互融合。通过剖析材料提出中心论点,扣材料意识很强。在文章主体部分,第二段借用哲学原理分析“调和”这一立意核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