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560字。
大纲规定背诵的名篇易错字填空练习
设计人: 深圳市南头中学 茹清平
(一类名句)
第一册
★劝学《荀子》 荀 况
1、青,取之于( ),而青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 )则( ),君子( )学而日( )省乎(),则( )明而行无过矣。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 )之所学也;吾尝(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见也。
4、假( )马者,非( )足也,而( )千里;假舟( )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 ),( )龙生焉;积善成( ),而( )()自( ),圣心备焉。故不( )( )步,无以( )千里;不( )小流,无以成江海。( )( )一跃,不能十步;( )马十( ),功在不舍。7、( )而舍之,朽木不折;( )而不舍,金石可( )。
★《邹忌讽齐王纳谏》
8、群臣( )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 )寡人者,受中赏。能( )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第二册
★《滕王阁序》
1、云( )雨( ),彩彻区明。落霞与孤(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 )之( );( )阵惊寒,声断( )阳之( )。(2004年天津市、全国卷4高考考过此题)
2、( )三江而( )五湖,控( )荆而引( )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 );人杰地灵,徐( )下陈( )之( )。
3、时运不( ),命途多(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 ),不( )青云之志。
★韩愈《师说》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 )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 )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7、吾师道也,夫(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8、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9、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矣。
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 )焉,小学而大( ),吾未见其( )也。
1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业有专( ),如是而已。
★杜牧《阿房宫赋》
12、六王毕,四海一,蜀山( ),阿房出。( )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山北( )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 )( ),流入宫墙。
1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 )何虹?高低( )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 )( );舞( )冷袖,风雨凄凄。
14、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 ),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 )( ),用之如泥沙?
(2004年江苏省高考考过此题)
15、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 )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 )灭也?秦人不( )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 )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004年福建省、北京市高考考过此题)
★苏洵《六国论》
1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在( )秦。( )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7、思( )先祖父,( )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 )惜,举以( )人,如弃草( )。
18、呜呼!以( )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 )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 )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 )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 )威之所( )哉。 (2004年北京市高考考过此题)
19、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0、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 )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 )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 )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 )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 ),至于( )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 )也而不能( )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 )之乎?
(2004年辽宁省高考考过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