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学练测课后巩固再提升:专题四(3份)
- 资源简介: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练测课后巩固再提升:专题四(3份)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练测课后巩固再提升:专题四 第14课 逍遥游(节选).doc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练测课后巩固再提升:专题四 第15课 兰亭集序.doc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练测课后巩固再提升:专题四 第16课 滕王阁序并诗.doc
专题四 第14课 逍遥游(节选)
课后巩固再提升
一、语基扩展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抢榆枋,时则不至 抢:抢夺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反:同“返”
C.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征:信
D.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劝:勉励
解析:选A A.抢:集,着落。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④我腾跃而上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解析:选B 第一个“于”是介词,到;第二个“于”是介词,在;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
3.桃花颜色鲜艳美丽,因此诗人常借以比喻美丽的女子。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不具有这种寓意的一项是( )
A.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深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唐•韩偓《新秋》)
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丹摇衍镜中酣。(唐•张说《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唐•罗虬《红儿诗》)
D.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桃花一半红。(唐•施肩吾《佳人览镜》)
解析:选B B项中的桃花是指自然界的桃花,而不是用来比喻美丽女子。
4.下列诗句中,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
B.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C.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
D.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李白《山人劝酒》)
解析:选D A.比拟。B.比拟。C.比拟。D.比喻。
……
专题四 第16课 滕王阁序并诗
课后巩固再提升
一、语基扩展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如听仙乐耳暂明
B.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无人问津
C.接孟氏之芳邻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D.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解析:选B B项,津:渡口。A项,暂:副词,暂时/副词,突然,一下子。C项,接:动词,结交/动词,到达。D项,鄙:浅陋,用以自谦/边境,这里是意动用法,“以……为边境”。
2.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俨骖 于上路
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C.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D.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解析:选A A.上路:地势高的路,这里指大路通衢。
3.下列句子从修辞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B.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C.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解析:选D D项,为借代,其余三项均为比喻。
4.《滕王阁序并诗》多处用典,表意精练含蓄。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两处用典,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的物华人杰。其中,“龙光”“徐孺”还是词语的减缩。
B.“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作者用班超投笔从戎、宗悫少怀大志的典故暗示自己想要从军。其中“投笔”是词语的减缩。
C.“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寻找到的那样的好邻居。
D.“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典出《论语•季氏》,王勃在这里是说自己过些时候要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解析:选C C项,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却能在今天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
5.沈德潜《说诗晬语》:“性情面目,人人各具。读________诗,如见其脱屣千乘; 读________诗,如见其忧国伤时。”横线处所填的二位诗人,与下列选项所论诗人相同的是( )
A.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B.读柳子厚诗,知其人无与偶;读韩昌黎诗,知其世不能容。
C.王子安如秋水芙蓉,倚风自笑;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
D.乐天之诗,胡儿能唱琵琶篇;义山之诗,独恨无人作郑笺。
解析:选A A.从“脱屣千乘”可以看出是李白,从“忧国伤时”可以看出是杜甫。
二、延伸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中书政事堂记
[唐]李华
政事堂者,自武德【注】以来,常于门下省议事,即以议事之所,谓之政事堂。故长孙无忌起复授司空,房玄龄起复授左仆射,魏徵授太子太师,皆知门下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