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4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五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4/8 15:30: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80字。

  咬文嚼字(1课时)
  一、课标要求
  1、发展独立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效果。
  3、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了解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法。
  二、考纲要求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三、单元整体解读
  在进入课文的正式学习之前,首先请同学们将书翻到第三单元的单元学习指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新的单元编者为我们安排了什么样的文章。本单元学习的是文艺评论和随笔。所选的文章,主要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和审美现象,都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同学们看看目录,我们本单元要学习的几篇文章:《咬文嚼字》是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一篇评论语言形式的文艺评论;《说“木叶”》一文通过对木叶和落叶的比较,深入挖掘了“木叶”中“木”字所蕴涵的意境;《谈中国诗》是钱钟书根据自己的一篇讲稿节译而成的,文章对中国诗和外国诗进行了比较。学习这种社科类的文章,根据课程标准和考纲的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把握:第一,通过阅读,能基本把握文章的观点;第二,学会分析和揣摩文中有意蕴的话语;第三,掌握文章的论证结构以及论证方法。同学们如果能够在学习中掌握好以上三点,那么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也就达到了。
  四、教材分析
  《咬文嚼字》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文艺评论和文艺随笔的第一篇文章。文艺评论和随笔,全套五册书中只有这一个单元,这也是全套教材中第二个议论文单元。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抓关键词句,概括材料,提炼观点,尝试评价,借鉴写法是单元学习要点。文中所提出的主要观点——对待文字要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对于中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