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17
- 资源简介:
约5320字。
《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戏剧有关文学常识,梳理戏剧情节,把握故事梗概。
2. 品味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3. 引导学生体悟个性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分析周朴园形象。
教学方法:朗读法 点拨法 讨论探究法
教学资源:powe rpoint课件
教学准备:导学案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断(1分30秒)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19世纪30年代,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创作了一部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惨的结局:在一个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美好未来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曹禺的《雷雨》。
二 作者简介 (导学案)
曹禺,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 (孙庆升《曹禺论》),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三 戏剧常识(导学案)
1.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台词)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由(对话)(独白)(旁白)组成。
3.按艺术形式的表现方法(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按剧情繁简及结构,戏剧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题材反应的内容,戏剧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按矛盾的冲突和表现手法,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4.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四 整体感知。
【课件展示】剪截话剧表演的场景,配以音乐和解说词
解说词示例: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悲情故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