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课后作业
- 资源简介:
约5070字。
第二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
课后作业4 归去来兮辞 并序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
B.景翳翳以将入 景:景色
C.乃瞻衡宇 瞻:看见
D.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解析:“景”通“影”,日光。
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B.乃瞻衡宇 乃设九宾礼于廷
C.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D.门虽设而常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解析:D项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后者是连词,表修饰。A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副词,于是。C项,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答案:D
3.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乐夫天命复奚疑
解析:A项为被动句。B、C、D三项为倒装句。
答案:A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句式散文化;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辞和赋都注重文采。
B.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C.仲秋,指中秋节,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
D.乙巳,本指乙巳年,为干支纪年法, 我国古代以天为干,以地为支,简称干支,每60年为一周期。课文中的“乙巳”指晋安帝义熙元年。
解析:文中的“仲秋”并不是指中秋节,是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问征夫以前路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悦亲戚之情话
解析:C项,“风雨”,古今都指风和雨。A项,“以”,介词,可译为“拿”,“前”是名词,前边。B项,“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D项,“亲戚”,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答案:C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时矫首而遐观 B.悟已往之不谏
C.恨晨光之熹微 D.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A项,名词“时”作动词“矫”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连续性,常常。C项,形容词“熹微”用作动词,天色微明。D项,形容词“怡”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愉快。
答案:B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