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语文课时作业:文言文阅读(3份)
- 资源简介:
约5450+5580+5460字。
课时作业 文言文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耶律希亮,字明甫,铸之子也。师事北平赵衍。时方九岁,未浃旬①,已能赋诗。岁戊午,宪宗在六盘山,希亮诣行在所。世祖即位,阿里不哥反,遣使召主将浑都海②。铸说浑都海等入朝,皆不从,则弃其妻子,挺身来归。浑都海知铸去,使百人监视希亮母子,迫胁使从行。浑都海为大兵所杀,众推哈刺不花为帅。哈刺不花与铸有婚姻之好又哈刺不花在蜀时尝疾病铸召医视之遗以酒食因释希亮缚谓曰我受恩于汝父此图报之秋也希亮从二王兴师,还至不刺城,与哈刺不花战,败之,尽歼其众。二王乃函其头,遣使报捷。希亮入觐世祖于上都。
世祖问日本可伐否。希亮奏曰:“宋与辽、金攻战且三百年,干戈甫定,人得息肩,俟数年,兴师未晚。”世祖然之。迁吏部尚书。帝驻跸察纳儿台之地,希亮至,奏对毕,董文用问大都近事。希亮曰:“囹圄多囚耳。”世祖方欹枕而卧,忽寤,问其故。希亮奏曰:“近奉旨,汉人盗钞六文者杀。以是囚多。”帝惊问:“孰传此语?”省臣曰:“此旨实脱儿察所传。”脱儿察曰:“陛下在南坡,以语蒙古儿童。”帝曰:“前言戏耳,曷尝著为令式?”乃罪脱儿察。希亮因奏曰:“令既出矣,必明其错误,以安民心。”帝善其言。
希亮以跋涉西土,谢事而去。久之,闲居京师,四方之士多从之游。卒,年八十一。希亮性至孝,困厄遐方,家赀散亡已尽,仅藏祖考画像,四时就穹庐陈列致奠,尽诚尽敬。朔漠之人,成相聚来观,叹曰:“此中土之礼也。”虽疾病,不废书史,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所著诗文及从军纪行录三十卷,目之曰《愫轩集》。
(选自《元史•耶律希亮传》,有删改)
【注】 ①浃旬:十天。②浑都海:阿里不哥的部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哈刺不花与铸有婚姻之好/又哈刺不花在蜀时/尝疾病/铸召医视之/遗以酒食/因释希亮缚/谓曰/我受恩于汝父/此图报之秋也/
B.哈刺不花与铸有婚姻之好/又哈刺不花在蜀时/尝疾病/铸召医/视之遗以酒食/因释希亮缚/谓曰/我受恩于汝父/此图报之秋也/
C.哈刺不花与铸有婚姻之好/又哈刺不花在蜀/时尝疾病/铸召医视之/遗以酒食/因释希亮缚/谓曰/我受恩于汝父/此图报之秋也/
D.哈刺不花与铸有婚姻之好/又哈刺不花在蜀/时尝疾病/铸召医/视之遗以酒食/因释希亮缚/谓曰/我受恩于汝父/此图报之秋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原文标点:哈刺不花与铸有婚姻之好,又哈刺不花在蜀时,尝疾病,铸召医视之,遗以酒食,因释希亮缚,谓曰:“我受恩于汝父,此图报之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戊午,指戊午年。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共
……
课时作业 文言文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郑珣瑜,字元伯。少孤,值天宝乱,退耕陆浑山,以养母,不干州里。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崔祐甫为相,擢左补阙,出为泾原帅府判官。入拜侍御史、刑部员外郎,以母丧解。讫丧,迁吏部。贞元间,为河南尹。未入境,会德宗生日,尹当献马,吏欲前取印,白珣瑜视事,且内贽。珣瑜徐曰:“未到官而遽事献,礼欤?”不听。性严重少言,未尝以私托人,而人亦不敢谒以私。既至河南,清静惠下,贱敛贵发以便民。方是时,韩全义将兵伐蔡,河南主馈运,珣瑜密储之阳翟,以给官军,百姓不知僦运劳。全义与监军别檄有所取,非诏约者,珣瑜辄挂壁不酬。至军罢,凡数百封。有谏者曰:“军须期会为急,公可不报?”珣瑜曰:“武士统戎,多恃以取求。苟以为罪,尹宜坐之,终不为万人产沴也。”复以吏部侍郎召,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顺宗立,即迁吏部尚书。王叔文起州吏为翰林学士、盐铁副使,内交奄人,攘挠政机。韦执谊为宰相,居外奉行。叔文一日至中书见执谊,直吏曰:“方宰相会食,百官无见者。”叔文恚,叱吏,吏走入白,执谊起,就阁与叔文语。珣瑜与杜佑,高郢辍饔以待。顷之,吏白:“二公同饭矣。”珣瑜喟曰:“吾可复居此乎!”命左右取马归,卧家不出七日,罢为吏部尚书。亦会有疾,数月卒,年六十八,赠尚书左仆射。太常博士徐复谥文献,兵部侍郎李巽言:“文者,经纬天地。用二谥,非《春秋》之正,请更议。”复谓:“二谥,周、汉以来有之。况珣瑜名臣,二谥不嫌。”诏从复议。
(选自《新唐书•郑珣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
B.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
C.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
D.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
解析:结合上下文,通览全句,在整体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人物、事件以及表示时间、官职的关键词判断。标点如下: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
B.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秦始皇首创。
……
课时作业 文言文阅读(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杨炎,字公南,凤翔天兴人。炎美须眉,峻风宇,文藻雄蔚。父丧,庐墓侧,号慕不废声,有紫芝白雀之祥,诏表其闾。炎三世以孝行闻,至门树六阙,古所未有。终丧,为司勋员外郎。德宗在东宫,雅知其名,又尝得炎所为《李楷洛碑》,寘于壁,日讽玩之。及即位,拜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旧制,天下财赋皆入左藏库,及第五琦为度支,京师豪将求取无节,琦不能禁,乃悉租赋进大盈内库。自是天下公赋为人君私藏,宦官以冗名持簿者三百人。及炎为相,言于帝曰:“财赋者,邦国大本。五尺宦竖,操邦之柄,丰俭盈虚,虽大臣不得知,则无以计天下利害。臣请出之,以归有司。”帝从之。初,定令有租赋庸调法,自开元承平久,不为版籍,法度玩敝。至德后,科敛凡数百名,百姓竭膏血,鬻亲爱,旬输月送,无有休息。炎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俗有不便者三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帝善之,使谕中外。议者沮诘,以为租庸令行数百年,不可轻改。帝不听。天下果利之。炎兴岭表,以单议悟天子,中外翕然属望为贤相。时卢杞与炎同秉政。杞无术学,貌么陋,炎薄之,托疾不与会食,杞阴为憾。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帝意衔之。先是,萧嵩尝度曲江南,欲立私庙,以为天子临幸处乃止,后炎复取以立庙。飞语云:“地有王气,故炎取之。”帝闻,震怒,会狱具,诏三司同覆,贬崖州司马同正。未至百里,赐死,年五十五。久之,诏复其官,谥平厉。
(节选自《新唐书•杨炎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B.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C.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D.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解析:原文标点:赵惠伯为河南尹,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杞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
B.度支,官名,“度支”原为度入为出之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