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学案22
- 资源简介:
约10100字。
第2课 雷雨
这是一声要裂决时代风云之惊雷,这是一场不同阶级、阶层的两代人凄情悲爱之泪雨,这是一幅一日演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前后三十年的腐朽堕落历史的鸿篇画卷,这是一部纠缠着复杂的血缘关系、聚集着许多的巧合但透露着必然的血泪悲剧,它为我们展示了在封建观念禁锢下生活着的人们,是如何面对雷雨般激烈的生活与坎坷的命运的洗礼的。
它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向我们展示了一幕“夫妻不相爱却相恨,父子不相安却相怨,母子不相和却相乱,兄弟不相亲却相斗”的家庭悲剧。
时光催老了岁月的容颜,却淘洗不去它的华彩;岁月褪尽了时光的年轮,却减退不了它在人们心中的记忆。今天,就让我们虔诚地走进那场惊心动魄、令人窒息的《雷雨》。
1.走近作者
生平
经历
曹禺(1910—1996),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当代语言艺术大师”。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1922年考入南开中学,1925年加入南开新剧团,开始了他的戏剧生涯。1926年发表处女作小说《今宵酒醒何处》,1934年,其名著《雷雨》发表。1936年应邀赴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以其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表演才能于一体的教学,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曹禺青年时代,以其深邃的思想、“雷雨”般的激情和精湛的艺术,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标志着中国话剧文学的成熟。抗战爆发后,曹禺投入全民抗战的激流,随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迁入四川,并担任教务主任。1949年参加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常务理事、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北京文联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
作品 《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2.背景解读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曹禺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比较真实地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中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的家庭悲剧。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
3.相关知识
(1)故事梗概
《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的女儿梅侍萍,生了两个孩子。
后来,他为了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剧中人物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严寒去跳河。周朴园又娶了蘩漪,并生下了儿子周冲。
侍萍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理的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
继母蘩漪与周萍私通,同母异父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
这个悲剧的内幕是侍萍因蘩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