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12个重要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 资源简介:
约8740字。
中考12个重要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
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考题形式一般是以选择题为主,分值3分。
第一类: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
一、之:“之字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常考)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马说》)
2.用作助词:
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何陋之有?(《陋室铭》)
c.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常考)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用作动词:(常考)
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其:“其”字顺口溜: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常考)
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常考)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三、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常考)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