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练习题2
- 资源简介:
约13860字。
4 归去来兮辞 并序
基础过关练
一、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字。
1.就{■("①三径就荒 " ▁(" " )@"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 " )@"③连辟公府不就" ▁(" " ))┤
2.绝{■("①请息交以绝游 " ▁(" " )@"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④群响毕绝" ▁(" " )@"⑤佛印绝类弥勒" ▁(" " ))┤
3.行{■("①感吾生之行休 " ▁(" " )@"②余嘉其能行古道" ▁(" "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 )@"④赵王畏秦,欲毋行" ▁(" " )@"⑤李白乘舟将欲行" ▁(" " ))┤
4.为{■("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 ▁(" "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 " )@"③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 " )@"④窃为大王不取也" ▁(" " )@"⑤为击破沛公军" ▁(" " )@"⑥皆为龙虎" ▁(" "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 ▁(" " ))┤
5.引{■("①引壶觞以自酌 " ▁(" " )@"②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 "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 ▁(" " )@"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 " )@"⑤引赵使者蔺相如" ▁(" " ))┤
6.策{■("①策扶老以流憩 " ▁(" " )@"②策之不以其道" ▁(" " )@"③振长策而御宇内" ▁(" " )@"④蒙故业,因遗策" ▁(" " ))┤
7.以{■("①家叔以余贫苦 " ▁(" "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 " )@"③舟遥遥以轻飏" ▁(" " )@"④请息交以绝游" ▁(" " )@"⑤乐琴书以消忧" ▁(" " ))┤
8.之{■("①求之靡途 " ▁(" " )@"②悟已往之不谏" ▁(" " )@"③悦亲戚之情话" ▁(" " )@"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 ))┤
9.而{■("①觉今是而昨非 " ▁(" " )@"②门虽设而常关" ▁(" " )@"③时矫首而遐观" ▁(" " )@"④鸟倦飞而知还" ▁(" " )@"⑤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 ))┤
二、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幼稚盈室
古义:
今义: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
今义:风浪,多比喻纠纷或乱子。
3.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古义:
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4.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
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惜。
5.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6.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
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当敛裳宵逝
2.园日涉以成趣
3.乐琴书以消忧
4.悦亲戚之情话
5.或棹孤舟
6.眄庭柯以怡颜
7.倚南窗以寄傲
8.善万物之得时
9.携幼入室
10.策扶老以流憩
四、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遂见用于小邑。
特殊句式:
译文:
2.既自以心为形役。
特殊句式:
译文:
3.稚子候门。
特殊句式:
译文:
4.寓形宇内复几时?
特殊句式:
译文:
5.皆口腹自役。
特殊句式:
译文:
6.复驾言兮焉求?
特殊句式:
译文: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特殊句式:
译文:
8.乐夫天命复奚疑!
特殊句式:
译文:
9.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特殊句式:
译文:
10.农人告余以春及。
特殊句式:
译文:
11.将有事于西畴。
特殊句式:
译文:
五、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从一个渔火薄田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 ( )
2.初来城里的弟弟在小区里迷路了,幸亏有好心人指点,他终于迷途知返了。 ( )
3.泰国民众多数信奉佛教,性情平和,乐天知命,具有很强的文化包容性,因此中泰两国在长期交流过程中,很少出现文化方面的摩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