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议论文写作的面纱——综合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高中作文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5/27 10:21:5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680字。写作训练与教材要求一致。“范文引路”和“写作指导”对应,“迁移训练”和“训练目标”对应。
揭开议论文写作的面纱——综合篇
湖南常德市一中  邓传辉  (415000)
【目标导航】
1、把握札记的文体特点,掌握札记的写法。
2、了解随笔的文体特点及其基本写法。
【写作指津】
一、札记
过去的许多读书人有一种习惯,喜欢随时将读书听得、耳目所及,听来的故事,偶发的感触等等随时记下来。久而久之,就变成一种“札记”或“笔记”。(古代称记事用的小木简为札,所以“札记”就是“笔记”)
[示例]
封建社会禁书札记
禁书一词,最早见于宋人苏辙的《乞戴裁损待高丽事件札子》,里面写道:“即不许买禁物、禁书及诸毒药。”什么样的书籍定性为禁书,苏辙没有解释。但禁书作为围剿文化的官方行为,却至早可以上溯到始皇帝时代。书籍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禁止其刊印、散布、阅读,当然只有通过国家行政手段才能实现。
秦始皇推行禁书的全过程,后世概括为“焚书坑儒”。“焚书”即“禁书”,“坑儒”便是“笔祸”或曰“文字狱”。李斯深谙秦王朝政治专制与思想专制之道,制定的禁毁六国史籍的细则,甚为刻毒。李斯将图书分为三类,《诗》《书》、百家话之类虽不许民间收藏,但只允许博士之官保留;对医药卜筮种植之作,则不禁不毁。太子扶苏劝谏始皇:“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结果被遣至上郡蒙恬那儿监军戍边,后被秦二世赐令自杀。历史学家范文澜指出:“焚书坑儒的野蛮行径,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极端尖锐。李斯主张中央集权是合时宜的,他所代表的儒家荀子学派却是一种极端的镇压人民的政治思想……政治学派的斗争一直发展到大残杀,把孟子学派的儒生大体杀尽,李斯算是取得了胜利。但是,焚书坑儒,丝毫不能消灭学派的分歧,而且还促成了秦朝的灭亡。”始皇的教训,使后来者有所惊醒,终至元明,没有再出像焚书坑儒那样规模的禁书运动。
狭义的看,学术性的札记专指学者们的学术笔记和由此得出的关于考证方面的学术著作。他们往往会成为小型论文的集合体,如钱钟书《管锥编》。广义来看,凡是读书看报,或工作、学习时,灵光一闪,偶有会心,随时记下来的心得、体会或感受,都可以叫札记。它的结构形式比“读后感”要灵活得多。其中文学性更强的,就成为杂文。例如,“文革”前大名鼎鼎的《三家村札记》就属于这种知识丰富、寓意深刻、短小泼辣、趣味横生而又击中时弊的作品。高中第二册的杂文单元就包含了鲁迅、聂绀弩、何满子等作家的优秀杂文。
中学生应该养成写札记的良好习惯。长期坚持,必有所得。写作札记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有真知灼见。
文章如果要有感染力,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深邃的思想,要有与众不同的观点看法。札记写的是作者对某一事物或问题的感受和认识,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就要求作者对所写的对象确有所感:而且要有真知灼见,方可执笔行文。否则,下笔千言,见解平凡,缺乏感染,徒费笔墨。正如黄庭坚所说:“文章切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
    札记的真知灼见从何而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