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专题——读后感简易写法学案
- 资源简介:
约9580字。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专题——读后感简易写法
训练目标
1、了解读后感的特点
2、掌握读后感的写作要领
问题发现
◎ 钢板的价值
一块钢板只值5美元,如果把块钢板制成马蹄掌,它就值10.5美元,如果做成钢针,就值2550.8美元,如果把它做成手表的摆针,价值就可以升到25万美元。
(美国/希尔顿演说事例)
☆思考:①有何感触?②有何联想?③能领悟到什么道理?
☆明确:①感触:世界上最值钱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人的智慧。
②联想:许多人在睁大眼睛寻找财富,辛辛苦苦地找了一辈子,收效甚微,于是感叹时运不佳、手段不高。有些人并不刻意追求财富,他只是想发挥一下自己头脑中的智慧,为这个世界做点实事,无意间却带来了滚滚财富。如袁隆平、比尔•盖次等人。
③领悟:从“创造”的角度看,一件平凡的东西,可以变成一笔了不起的财富;从“占有”的角度看,金银财宝除外,不能直接换钱的东西,都是废物!……由此可见,智慧人人有,不同的是,有人用它造福社会,有人将它变成“小聪明”。
(将感触、联想、领悟三个部分组合起来,即为“读后感”)
奥秘探究
读后感是读书看报时引发的心灵火花(感触、心得)的叙写。它是一种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特殊文体。
写好一篇读后感,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
1、要有明朗的感触。
假如你心里只有模糊的、缺乏条理的感触,说明你的写作条件尚未成熟。比如,50年代,以色列曾邀请爱恩斯坦担任总统,被爱恩斯坦拒绝。读到这个故事,你的感触是爱恩斯坦“傻得令人惋惜”,还是爱恩斯坦“不愧为明智的科学家”,或者兼而有之?你总得想明白,并且清楚地整理出自己的思维条理。否则,尚在“心乱如麻”之际,你就下笔乱写,岂不是不知所云么?
2、要善于联系实际。
读后感必须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或倾向挂上钩,才具备针对性和现实性。例如:
同住在一院子,一家单独放鼠药,老鼠照样不见少。这是什么道理?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当然有。如:有人只注意个人卫生而不注意公共卫生,结果环境照样脏;有些教师抢占时间、增加作业,创造了单科“独秀”的佳绩,但学生仍旧升不了学;更有农民单独试“高产玉米”,意图“先富起来”,不肯将种子来源告诉同村人,结果“高产玉米”受邻近“低产玉米”花粉干扰,并未“丰收”……有了这些“横向”的联系,你的读后感就不会空洞乏味了,同时,它联系了实际,也就体现出了针对性和现实性。
3、要能把感触升华为概括性的事理。
写读后感的目的,不只是发一发你读后的“感慨”,更重要的是要在“感”中悟“道”,把感触升华为概括性的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