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非连续性文本
- 资源简介:
约52510字。
2023届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非连续性文本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密码,让我们一起解读这些文化密码。
【解读一】
①开幕式是北京冬奥正式开启后与世界打的第一个照面,如同鸟巢上空高高升起的“迎客松”烟花,既欢迎五洲宾朋,又彰显着中国理念与态度,饱含着浓浓的中国特色。
②立春之夜,开幕式大幕初启,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倒计时,大气磅礴,饱含冬去春来、欣欣向荣的诗意气韵,蕴藏着中华文明独特而厚重的生命观、价值观和宇宙观。有网友评论:“短短数十秒就点燃了我们浓浓的文化自豪。”
③此后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广袤的母亲河是深藏于每个中国人心底最深的文化悸动,而由奔腾河水至冰封雪原的转换,又与冬季运动的主题巧妙契合,至此,这片古老的热土又成为世界冰雪运动的焦点。
④正如总导演张艺谋在评价开幕式时特别强调“想象力”的重要性,开幕式的暗线和伏笔恰是一枚轻巧的雪花,它至小至大,至包罗万象又至简单纯粹,串起了全人类期待“爱与和平”的共同心声。最后由代表世界各国的小雪花共同汇聚成一朵巨大的雪花凌空而起,而雪花中央那支小小火炬,就是此次冬奥最终点燃的圣火。
⑤这让期待“圣火熊熊”大场面的无数观众惊诧之余,又不由佩服在环保低碳理念下,设计团队将开幕式高潮由场面宏大推进至意境深远,既彰显了含蓄内敛的中国审美至高境界,又暗喻当前世界正处于艰难时刻,正需要全人类携手守护这微小而又坚定的火光,更契合了本届冬奥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的全新特色,堪称奥运开幕式上的神来之笔。
(节选自《开幕式洋溢着中国美学和文化自信》)
【解读二】
①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事实上,北京冬奥会筹办从一开始就打上了鲜明的中国印记,体现着独特的中国气派。既有中国文化的恢宏之象,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外形酷似象征吉祥的摆件“如意”,国家速滑馆的曲面玻璃幕墙环绕成为“冰丝带”;也有中国文字的巧妙之思,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火种灯创意源于西汉长信宫灯;还有中国艺术的灵动之美,体育图标创作灵感来自于篆刻艺术汉印,将抽象的体育项目演绎为精彩的运动瞬间……透过冬奥盛会这扇窗口,人们既能思接千载,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视通万里,看见中国的大国风范,见证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进
1.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环节的解读,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鸟巢上空升起的“迎客松”烟花,代表着中国喜迎五洲宾朋。
B.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倒计时,饱含中华民族的诗意气韵。
C.“黄河之水天上来”,触探着每个中国人内心深藏的文化悸动。
D.雪花变化只为串起人类的共同心声,没有蕴含中国传统文化。
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花中央那支小小的冬奥圣火,彰显了中国审美至高境界,暗喻了当前世界正处于艰难时刻,契合了本届冬奥的全新特色。
B.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与体育图标创作灵感来自于篆刻艺术汉印都体现出中国文字的巧妙之思。
C.北京冬奥申委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的《申办报告》中着重突出冬奥与春节的融合,在古老又现代的北京,这一愿景正变为现实。
D.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文化与“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相互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相汇相融,彰显弥足珍贵的时代价值。
3.下列补充资料能作为证据支持顾拜旦“奥林匹克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观点的最贴切的一项是( )
A.中国队在本届冬奥会共获奖牌9金4银2铜,创造了中国队在冬奥会历史上的新高。
B.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上,一位解放军战士在升国旗行注目礼时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
C.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大雪中,脸庞冻红的志愿者依然用灿烂的笑容为观众送上温暖。
D.摩纳哥亲王阿贝尔二世请求带一对冰墩墩送给家里的双胞胎,向他们传递奥运精神。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从设计理念和名字涵义,说说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蕴含的中国“和”文化。
二、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如约举行,在约400公里高的环地球轨道上,神舟十三号乘组指令长翟志刚和航天员王亚平、叶光富携手开讲。在近1个小时的太空授课过程中,不仅现场演示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而且以天地连线互动的方式回答了地面课堂